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理论 > 正文

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重要经验

2025-08-22 16:24:34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苏贵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这一重要论断,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五年规划的战略性地位和独特价值。五年规划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中长期规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年规划的重要讲话,对深刻领会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内涵意蕴,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理解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五年规划是党的创新理论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党的创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国情和时代特征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通过五年规划这个关键载体,有效指引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党的创新理论是规划编制的核心思想基础,党中央首先提出规划建议,明确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这些建议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主张有效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共同行动,集中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引作用。例如,“十四五”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及时将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实践,为引领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年规划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五年规划通过系统高效的组织动员和协调一致的行动谋好大事、办成大事。首先,五年规划指引国家发展方向,将党提出的国家发展宏伟目标具体化、明晰化、指标化,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做到全国一盘棋。其次,五年规划明确了国家发展重点,对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要事项、重要公共政策等作了精心部署,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对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再次,五年规划注重协调国家发展的各种关系,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最后,五年规划具有资源配置功能,通过政府权力和市场机制对各方面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把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到国家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高效推动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年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分阶段、分领域推进,这就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在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中持续推进。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完成,都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迈上了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五年规划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阶段化、具体化、时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政策工具,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五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紧紧锚定目标任务,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既推动经济社会在党的长期战略目标规划中接续发展,又促进经济社会在新理念新趋势中创新发展,实现了接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五年规划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经过长期实践,五年规划探索形成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党中央提出规划建议、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实施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首先,党的领导体现在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从宏观布局到微观执行,都体现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其次,初步完成的规划纲要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全国人大表决,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一方面,人大审议过程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又确保了规划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经人大批准后,规划纲要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治国的充分体现。总之,五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一个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完整链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年规划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从“十一五”开始,“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一字之差,体现了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从具体指标性计划转向宏观战略性规划。五年规划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划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前者主要由政府推动任务落实,后者主要依靠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实现。五年规划既明确了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正向功能,又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引导市场更好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培育“有效市场”,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与优势互补,不断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奇迹”。

◆五年规划编制日益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五年规划的编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首先,有关方面投入了更多研究力量对规划草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引入系统工程、动态模拟等方法预测规划实施影响,从早期侧重“产量目标”到如今构建多维指标的科学体系,建立规划中期评估机制,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优化,最大程度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其次,创新各种渠道,尽可能扩大参与人员对规划编制建言献策,深入地方开展“蹲点调研”,“三上三下”多轮反馈参与指标制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大程度提高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再次,探索形成从规划前期研究重大问题、起草规划的基本思路,到党中央提出规划建议,进而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草案,再经过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的编制程序,建立由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组成的三级规划体系,以及由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组成的四类规划体系,极大提高了规划的规范性。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00010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