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历史智慧 传承民族精神
2025-09-09 08:37:2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金以林 “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他不仅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更是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先驱者。他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行。 林则徐是封建时代的清官忠臣。在长达四十年的仕宦生涯中,足迹遍及十四省,所到之处皆留下惠民实政。如在水利建设方面,他创新性地运用“分溜杀险”治河法治理黄河水患,同时在湖北构建了系统的长江防汛体系,展现了前瞻性的治水理念。漕运改革中推行的“漕粮改折”政策,有效优化了粮食运输体系,提高了运输效率。面对盐政积弊,他实施的“盐课归丁”改革,切中时弊,有力遏制了中间环节的盘剥。在灾荒救济方面,他创建“以工代赈”机制,既缓解了民生困苦,又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双赢。军事领域,他不仅强化海防建设,更开创性地建立了“水陆联防”体系,大大提升了整体防御能力。这些措施影响广泛而深远。 林则徐更是近代中国坚定维护国家权益、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机。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殖民主义势力,运用非人道的鸦片为武器,以坚船利炮为后盾,对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面对外敌入侵,林则徐毅然扛起禁烟重任,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领导虎门销烟,保护人民利益,捍卫国家尊严。虎门销烟,不仅是对鸦片毒害的宣战,更是对民族命运的救赎,是民族觉醒的象征。林则徐以彪炳史册的功勋,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开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道路。 林则徐的伟大,更在于他的远见卓识。在领导禁烟抗英斗争的过程中,林则徐秉持“经世务实”的施政风格,深入基层调研,全面掌握鸦片走私网络,据此制定精准的禁烟对策。为拓展国际视野,他专门组建翻译团队,系统编译西方报刊对华评论,辑成《华事夷言录要》。组织编撰《四洲志》,系统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知识。通过对国际法的研究,他掌握了当时一定的国际外交规则,并据此制定周密的谈判策略和防御部署,为反侵略战争做好充分准备。林则徐在闭关锁国封建王朝的故步自封中撕开了一个向西方技术学习的文明裂口。在林则徐的支持下,魏源编纂完成《海国图志》,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国近代史虽以民族屈辱为开端,但同时伴随着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林则徐堪称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先驱。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185载岁月更迭,林则徐的精神火炬依然熠熠生辉。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愈加丰满而深刻:他既是洞见未来的智者,又是受困于时代的勇者。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追思林则徐,就是要传承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赤诚报国之志,秉持“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之怀,坚守“经世致用”的求真务实之风,践行“民为邦本”的执政为民之道,让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持续照亮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 (作者为中国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