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省内动态 > 正文

福建开展“乡村著名行动”

2025-07-14 09:56: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记者近日从省民政厅获悉,自实施“乡村著名行动”以来,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共命名、更名地名4900余个,采集上图乡村地名信息近14万条,设置各类地名标志牌、楼门牌共20万余面。

2023年以来,在民政部统一部署下,我省民政系统组织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力求以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标注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有地无名、多地重名等问题,是乡村地名信息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2024年初,民政部开发上线了“‘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平台”小程序。一方面,由区域民政部门,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和互联网地图,加大乡村地名信息采集汇集力度,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交通水利、公共服务设施、文化旅游、农业产业设施等地名信息实现应收尽收、常态更新、规范上图,加大村落内部道路、生产性道路、旅游性道路的命名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发动和引导群众,依托图上地名,自主上传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乐、采摘园等的地名。

2024年和2025年,福建省民政厅协调省财政厅共安排省级资金1400万元,对工作基础较好的武夷山市等28个县(市、区)给予经费补助,用于打造典型样板,加强对乡村地名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评定、保护和再利用。在命名、更名中,注重体现时代特色,并展示本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特色等资源,赋予乡村地名新的时代内涵。

全省各地围绕地名的由来演变、民间传说、地方民俗、历史典故、趣闻趣事等,编撰地名图录典志,拍摄地名故事小视频。同时,以这些地名文化产品为基础,利用各种传播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乡村地名文化宣讲、展演等活动。全省各地挖掘地名内在价值,推进地名特产资源的转化利用,大力推广永泰芙蓉李、永泰青梅、富泉羊、大金湖有机鱼、泰宁乌凤鸡、连城白鸭、天宝香蕉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乡村农产品,助力当地优质农副产品、旅游服务资源打响品牌。

各地充分发挥“互联网+地名服务”作用,持续提升国家地名信息库服务效能,推动地名服务与寄递物流下乡、工业品下乡、农村电商建设、在线旅游、智慧农业、乡村平台经济等深度融合,便利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以长汀为例,当地深化数字赋能,建设“长汀地名数字平台”,通过各村地名二维码,全面覆盖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的导航导购及村名、村史特色宣传,实现地名“一码通村”。

以“有福的地方是我家”地名文化系列宣介活动为牵引,以打造“福地有福”地名文化品牌为抓手,自2024年初至2025年6月底,全省开展地名文化宣传、品牌推介和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等各类活动500余场。

记者手记

让“乡村著名”长久助民

记者 陈尹荔

2023年5月,《民政部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出台;2023年11月,福建省民政厅印发了《“乡村著名行动”实施方案》。自此,“乡村著名行动”在我省逐层逐级部署开展。

从农产品上行到工业品下行,从文脉传承到赋能产业,从乡村文明建设到乡村治理创新……在乡村振兴一盘棋中,“乡村著名行动”起着串联既有工作成效、疏通现存工作堵点的“起承转合”作用。

“地名+”效应是空间治理对乡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推动效应,它的效应是逐步释放的,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注意的是,“乡村著名行动”不能匆匆上马又匆匆下马,而要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全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统筹考虑地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努力创造各具特色的地名管理服务模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