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理论 > 正文

促进渔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23-11-29 10:01:21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王 琰 张 俊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提出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渔文化的保护传承,对发展乡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赓续农耕文明具有积极作用。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渔业领域聚集,加强多元化食物供给,念好“山海经”,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渔文化同沿海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对于赋能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依山傍海,长达3700多公里的海岸线,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让福建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优势。千百年来,福建人民勤劳朴实,艰苦创业,依托福建特殊的地理优势,傍海而居,由海而兴,在一代又一代人渔获不绝的生活历程中,沉淀出独具特色的渔文化,特别是沿海居民依靠世代相传的渔业生产及传统技艺创造了幸福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的渔业生活和环境条件,促进民众形成相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将其渗透于传统风俗和社会规范之中,逐步演化出敬畏自然、海纳百川、人海共生、渔海同乐、爱拼会赢的渔文化精神。

弘扬渔文化,推动渔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对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渔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可有效提高农业竞争力水平。此外,生态渔业、渔旅融合等也是拓展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更好传承特色乡村文化,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多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福建丰富的渔业资源蕴含着无限的发展生机和希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近90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海水养殖产量居全国第一,渔业经济总产值超过3200亿元。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居全国第一,渔民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位居全国前列。水产品出口额超过85亿美元,连续十年位于全国首位。同时,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2022年,全省开工渔港100个,厦门、连江国家渔港经济区正式启动建设。全省6000多艘大中型渔船实现“插卡式AIS”设备全覆盖,3000多艘渔船配备了卫星通信终端。一系列的科技赋能对“福海粮仓”的提质增效产生了积极作用。

未来一段时期,我省要加强渔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渔业全产业链,建设渔港经济区,加快渔业产业集群培聚,发展渔业新型产业,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但就目前总体现状来看,我们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一是渔业制度保障和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需加快提升。二是捕捞效益下降,渔业产业结构不够平衡,环境资源约束趋紧。三是渔业资源有所衰退,沿海局部水域生态环境退化态势尚未根本扭转。四是渔业产业现代化水平还不够,智慧渔业发展还不充分等。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渔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多元化助推福建乡村振兴。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地方性和行业性制度体系,为渔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渔文化保护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夯实渔文化保护传承基础。围绕渔文化与产业的融合需求,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商事制度改革,简化渔业事项审批,提高管理服务效率,规范渔业生产秩序。持续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和水域流转管理服务,进一步探索产权、税收、信贷等政策制度创新,建立海洋捕捞渔民民生保障机制。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保护养殖业者合法权益。积极培育新型养殖业经营主体,适度推广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增强基层渔业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和服务功能。

不断优化渔业产业布局,推动渔业新业态新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发展各具特色的融合型海洋牧场,合理布局公海作业渔场,稳步提升远洋渔业规模。构建海水养殖立体化发展格局,引导近海养殖向外拓展。优化调整近海作业捕捞,严控捕捞投入产能,切实控制淡水捕捞。推动淡水养殖差异化布局,推动大水体的湖泊水库养殖区生态转型。在稳定和保护基本养殖水域面积基础上,科学拓展养殖新空间。在做好耕地保护前提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多品种搭配混养,提升稻田综合效益,以稳粮促渔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渔业全产业链构建,优化捕捞水产品供给,立足高起点建立质量标准,构建水产加工工业体系,鼓励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扩大水产品加工产业规模。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完善多层级物流网络和多节点物流系统,以优质的物流运输和高效配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严把质量标准,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区域性和全国性知名水产品牌,以丰富的渔业文化和过硬的水产品质量促进品牌价值提升,全面实施好本土品牌强渔战略。有序开展渔业历史挖掘,推动渔业、渔村特色开发,着力打造渔港经济区和渔港特色镇,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渔文化品牌活动,探索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高渔文化品质内涵,推进渔旅融合,发展集渔文化体验弘扬、教育研学一体的特色产业,打造一批产业、文化、旅游共同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的美丽渔村。

加大渔业生态保护,促进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弘扬渔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全力推动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牢牢守住渔业生态安全底线,落实好重点水域和生态敏感区环境监测,加强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警,扎实做好水域重大生态环境灾害防控。在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闽江水口水库、大金湖、山美水库等水库湖泊资源,探索选择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式。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大力推广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模式。探索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库,为水产种业发展提供种质支撑。严格设置好禁渔期,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健全渔业资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渔民积极主动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推进水域生态综合整治和环境修复工程,探索实践以渔净水方式,发挥增值渔业生态功能,提供更加优质绿色的水产品。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理工大学互联网经贸学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