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链”上浦城 集群发展点燃乡村振兴
2025-07-14 09:51:11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盛夏时节,九牧镇有机灵芝种植基地飘着草木清香,却比山林热闹几分。百余名来自西安、成都、北京等地的会员齐聚在此,一场“仙芝楼有机灵芝溯源游”正把浦城的“仙草故事”讲给远方客人听。 仙芝楼有机灵芝溯源游 “椴木得选30公分的优质料,坚持‘一棒一芝’精养,只留间隙里最壮实的芽。”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基地部负责人刘国辉蹲在菌棚里,指着地里的灵芝如数家珍。这里的每一株灵芝都严格遵循中、美、日、欧盟四重有机标准种植,从椴木甄选到孢子采收,全周期模拟原生山林生态,生长轨迹可追溯、零污染管控。让这味《本草纲目》里“益心气,补中,增智慧”的古老药材成为品质与安全的代名词。 这味承载千年智慧的灵芝,早已跳出药房抽屉,变作浦城百姓的“致富仙草”。“我们正给灵芝‘转型’呢!让灵芝在百姓餐桌上当常客,公司不仅推进灵芝‘药食同源’试点,还靠科技给产品升级,二代灵芝孢子油、薏苡仁油软胶囊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横跨健康食品、养生保健等多个领域。”陈先娟笑着说。三年来,仙芝科技培训技术人员365人次、农民2600多人次,推广灵芝种植1.5万亩,带动近万户农户捧起“仙草饭碗”,让10多个乡镇实现农民共富、村财增收。 浦城县获评2025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 灵芝的“共富效应”,是浦城中药材产业聚“链”成势的一个缩影。2024年,全县5.17万亩的药田(含林下3503亩),总产量0.87万吨,薏米、灵芝、竹荪、矮化银杏、铁皮石斛、葛根等一众特色品种在此扎根生长。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持续攀升,也让浦城县荣获“2025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称号。 这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密不可分。浦城地处八闽上游,让这些生长在武夷山脉与仙霞岭余脉间的草木,占尽天时地利,年均17.4℃的温润气候、1780.2毫米的充沛降水、5%有机质含量的红黄壤,搭配1893.5小时的年日照,造就了“云雾绕山涧,雨露润药田”的天然适生长环境。经普查,这里生长着1200余种中药材,约占福建省中药材种类的48.6%,堪称一座“天然药库”。 官路乡薏米小镇 浦城丰饶物产,“浦城三宝”中与灵芝齐名的薏米,同样是“药食同源”的典范。《药品化义》记载其“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为了守护这份道地本色,浦城在种源“芯片”上狠下功夫。 “我们把种源攻关作为产业升级的‘密钥’,在官路乡繁育基地里,‘浦薏6号’通过提纯复壮与示范推广项目提升纯度。”县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张明泰介绍,该品种再经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不仅提升了品质和产量,更增强了质量的稳定性,这些凝聚着科技力量的优质种源,通过统一供种体系送到农户田间,成为带动增收的“希望种子”。 2024年全县薏米种植面积达3.1万亩,产量4780吨,产值4875万元。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也将产业链条越拉越长,6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645万元地方整合资金及460万元自筹资金,推动官路薏米特色小镇等项目落地;2025年《浦城县薏米白皮书》发布,500万元续建项目资金投向薏米白酒酿造加工提升、薏米酒生产加工与品牌建设提升工程。 如今,这颗“珍珠米”早已成为红火产业。薏米酒、薏米粽、薏米糕、薏米红豆粉、薏苡仁油胶囊等多种深加工产品,不仅延长薏米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还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让“小薏米”撑起了“大产业”的一片天。眼下,浦城县正借着“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资金扶持官路乡建设薏米康养小镇,配套建设闽浙赣省际边贸薏米交易市场等,让官路薏米不仅香飘市场,更能带着地域的印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远。 浦城薏米 “我们探索的‘药粮套种’‘药稻轮作’模式,盘活了撂荒地。”张明泰说。通过福建禾丰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乡镇企业+村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在管厝、古楼、富岭等乡镇流转3000亩山垄田与抛荒地发展矮化银杏套种玉米、高粱、大豆等旱作粮食。如今,该公司工业园区内的银杏叶烘干厂与提取厂已顺利投产,更以1.5元/斤的保底价收购农户手中的药用银杏鲜叶,昔日闲置的土地成了“四季生金”的宝地。 “经营主体的集群化聚合动能、产业链条的专业化锻造优势、业态融合的多元化拓展空间,将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下沉乡村,让农民深度分享产业效益。”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杰说。目前,浦城已培育仙芝科技、木樨园等10余家中药材规模经营主体,组建3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构建起“科研育种-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链条矩阵。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等机制,把加工红利留在乡村、惠及农户,形成连乡成片的产业生态圈。 一株灵芝的溯源游,一粒薏米的全链条,浦城正把“草木香”酿成“幸福甜”。下一步,浦城将继续深耕道地资源,提升加工能级,让中药材产业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色引擎”,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崭新篇章。(徐裕)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