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文艺文化 > 正文

探秘匡山青茶

2023-06-02 16:58:30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匡山四贤”与“匡山青”

“匡山青,匡山青,匡山青茶,醉美了大明开国‘四贤杰’!”一首浦城匡山茶歌,让我激动不已。“匡山四贤”,是元末大隐匡庐的高士,难道元末明初时,匡山人就开始品饮青茶了么?

回乡后,我挑灯翻书,品茶夜读,在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文艺篇》中找到佐证,明代诗人马城《题匡山章三溢先生苦斋》:

辛苦年来只自知,苦中乐事最相宜。青茶入馔甘如蔗, 黄蘖供茶味胜饴。

谁识长吟梁父日,独怜垂钓渭滨时。少陵自是长忧国,未必清癯只为诗。

读马城茶诗,见《浦城县志》:“章溢,字三溢,龙泉人,浦城章氏后人。元末,避地入浦,隐于东乡之匡山,筑看松庵以居。”斋前广植茶,自制茶,章溢亦是隐中有趣,苦中作乐。茶诗明确说他喜欢品饮青茶,茶甘香如蔗汁。饮食中,章先生还常食一种落叶乔的黄蘖,俗作“黄柏”,其内皮色黄性寒味苦,也可入药,有清热解毒之效。吃了黄蘖后,再喝青茶,先苦后甜,“茶味胜饴”呀!大隐深山,本就艰苦,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看古松,聚精会神,来自茶的禅定;续圣书,明济世之理,需要茶的开慧。而以青茶解苦,强身健心,更是一种饮茶的大境界,大视野。

“青茶入馔”,让人兴奋,又让人疑惑。青茶又叫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为中国几大茶类之一。青茶主要产于南方各省,福建青茶品类有铁观音、大红袍、黄金桂、大叶乌龙、冻顶乌龙、凤凰水仙、永春佛手、梅占等,而武夷岩茶为闽北青茶的代表。有人查考说乌龙茶制于1725年,即清雍正年间;也有的说青茶制于明末清初。各地乌龙茶最早都源于手工制作,也都有自己的“乌龙”说法。那么匡山青茶,元末明初就存于典籍,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年代的茶文化,是映照当时社会现实的象征。浦城与浙江龙泉交界处,诗人马城这首茶诗,不仅浦城县志有载,龙泉县志也有载。2016年浦城出版的《浦城诗词大全》第三册中,也有这首诗,录自《龙泉旧志》,介绍作者时说“生瘁失考,明朝人。”从与马城上下间的诗人的简历来看,均为明万历朝,说明马城也是那时代人。诗人所创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生活烙印,如果马城是清代人,因担心文字狱,可能将诗中“清”用“青”字避讳。由此,作为大明朝的马城说青茶,理当无猜。

匡庐寻茶

为了查考元末的“匡山青茶”,不久前,我与浦城县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张明泰,农艺师余丹凤,县茶协成员等在匡山所在地的双同村主任李仕银的陪同下登上匡庐。

果然,我们从看松庵走到苦斋遗迹,在东南到西南的山湾,山崖岩石边,松林竹木间,都有一株株茶树。由于时光久远,长期失于管理,加上竹木成长遮阴,茶树生存受到影响成为野生茶,茶籽随风吹落的地方还自然生长出新茶,经认真辨认,这些茶树多为奇茗。李仕银回忆,苦斋前曾有一棵碗口粗的老茶树,据村人代代相传为章溢亲手所栽植,他从青少年起,就从这茶树采过茶。遗憾的是前些年,一次狂风扫断一株老松树压倒茶树,被一村民伐柴时砍掉,实为惋惜。

在看松庵歇息时,我们品饮了村民自制的“匡山青”,见茶索细条,绿中带青,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是轻发酵而形成,既有绿茶的清芬,还带有高山茶的岩花香。用一壶匡山泉水烧沸冲泡,倒入茶盅,茶汤为棕黄色,口味甘甜醇厚,香气浓郁高扬,如马城诗中所述,有着青蔗的汁香味。地理学中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之说,给人联想,又给哲理。匡山处东方,村人呼茗“匡山青”,青茶,乌龙也,多么鲜明的茶韵。

“匡山青”,茶的工艺又是如何呢?“说不上工艺,民间做法。”常年巡山护林的李向导说,匡山海拔1300米,层峦叠嶂,雾深雨多,茶地处高坡,崎岖难走,茶叶采在背筐里,上下左右晃荡,一直背到家,无形中完成摇青。高山气雾常绕,气温相对较低,尤其清明前后遇倒春寒,背回家的茶叶,放进屋里保温防冻,便是利用常温萎凋;茶叶被一把一把抓放在竹箕上晾干,一次次翻来覆去,其实就是揉捻;晴阳天,为了去水分,放在日光下翻晒,阴雨天用锅炒青;匡山过去烧火做饭多用松柴,最后用松炭火烘干,以陶瓷或锡罐藏。是种种巧合“闹乌龙”,还是地理环境的作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绿茶做成青茶。见我们疑惑的目光,李向导灿烂一笑:其实那制茶之法,传说最早就是章溢先生所传。如此,章溢不就是“匡山青”茶的祖师乎?

章溢先生的“匡山青”茶香,也吸引了刘伯温、宋濂、叶琛三位好友,人称“匡山四贤”。有意思的是,看松庵天王阁的天井对面墙的神龛里,就有四贤吃茶的雕塑,形象逼真,神态自然,惟妙惟肖。难怪,马城茶诗中以青史三位著名政治家、谋略家、军事家为典故:诸葛亮隐山作“梁甫吟”,彰示他是齐晏婴这样的辅国能臣;姜子牙隐在河滨独自垂钓,是等时机,待明主到来;杜甫作诗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忧国忧民。显然,“匡山四贤”品茶,志不在茶。他们品茶论经,品味人间正道;品茶看松,看明中原风云。

匡山青茶,醉美“大明四贤”,茶言不虚,茶话果真。四杰都成了元末明初重要功臣,成为大明朝的开国元勋。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为军师,宋濂为文官要位,叶琛为大将,而章溢亦文韬武略。朱元璋筑集贤馆,迎四贤下山到应天。太祖劳之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看来,四贤喝“匡山青”,喝出匡助大明,治理天下的大智大慧。

让“匡山青”走出匡山

其实,元末的匡山青茶发现不是偶然。浦城是千年茶乡,茶文化历史丰厚,是最早文字记载有闽北茶的县邑。据考古发现,南浦溪畔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以谷为食,以茶为饮。其茶叶栽培已有1700多年,前些年还发现有宋、明间的多株古枞。

匡山青茶的探究,令人从将信将疑,到不容置疑。来自三代“茶农之家”的刘强,感叹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富岭镇一带茶山广,茶厂多。长期从于茶事的张明泰,觉感匡山青的品质上乘,制作与现代乌龙茶工艺异曲同工。茶人王利女士说茶匠高手在民间,茶艺也源自民间。农艺师余丹凤认为马城的茶诗,是浦城茶史里开放的一朵“茶花”,对家乡茶文化当自信与弘扬,用现代茶科技促进浦城茶产业的发展。

“青出于蓝,胜于蓝。”茶事茶业也如此。时下,家住匡山下富岭双田村的廖美蓉,自小唱“匡山青”茶歌,吃“匡山青”茶长大。她在2011年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回乡创业,在富岭镇双田村种植了一千二百亩茶园,任福建省丰溢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她说公司取名“丰溢”,正是传扬章溢先生的匡山青茶的内涵价值。好山好水出佳茗,功夫不负女茶人。经努力拼搏,她就读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毕业,先后还取得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南平市评茶技能大师,高级茶艺师,南平市创业导师,中级制茶师等。她制作的肉桂、水仙在县、市、省级斗茶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等,她的“间草岩花”茗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15年,她在匡山种植了几十亩肉桂,致力让“匡山青”茶 ,从“大隐于山”,到走出匡山。

诗画茶乡的浦城,写就了匡山青茶与闽北乌龙茶的传承,“匡山青”真香,“匡山青”真美。(王德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