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理论 > 正文

扎实推进我省共同富裕的几点思考

2023-02-22 16:30:41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林向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将七成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越4万元台阶,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要看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当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面对这个艰巨和重要的任务,需要重点考虑四个方面问题:

一、路子怎么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指明了共同富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总体方案,从省级层面统筹,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

一是以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至今,我省区域发展差距仍然比较大,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山区发展相对落后。从发展趋势看,今后我省沿海地区更应该注重“质的有效提升”,而山区则有条件成为“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保障。我省可抓住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获批的机遇,建立“两圈一区三中心”(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圈,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努力把山区打造成新的增长点。

二是以县域为重点,加速城乡融合。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推进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与大中城市相比,在县域范围内更容易打破城乡分割格局,促进城乡融合。我省可积极鼓励“十强”“十佳”“十优”县(市、区)等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各类要素在县乡村间自由流动,加快实现县乡村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同规同网,推动在县域内基本实现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城乡一体。

三是以“提低”“扩中”为重点,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一方面,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提升省级对市县转移支付的精准度。另一方面,把更多公共资源用于提高低收入人群能力上,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推动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向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倾斜。

二、经验从哪里来?

共同富裕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模式,需要一些基础和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先走一步,为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垫石开路。从我省来看,厦门、泉州等地综合实力较强、人民生活品质较高,可以作为试点地区,为全省探索经验。

一是在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上率先突破。厦门市经济基础好、发展水平高,可重点围绕实现高质量就业,推出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保障不同群体发展机会公平。泉州的特色在于民营经济发达,可以“晋江经验”为引领,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为发挥民营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作出示范。

二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积累经验。厦门可着眼于缩小岛内外发展差距,按照“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思路,在优化提升本岛功能的基础上,加快基础设施跨岛布局、产业结构跨岛升级、公共服务跨岛覆盖。泉州可着眼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是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上打造标杆。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厦泉两地文化底蕴深厚,可充分挖掘各自文化优势,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强市。

三、地方实践路径怎么探索?

我省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不同,实现共同富裕在空间上不可能同步,在时间上不可能同时,在路径上不可能一致,需要分区分类施策,鼓励各地立足发展实际,差异化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从我省来看,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城市核心区。如厦门市思明区、福州市鼓楼区等地,经济基础较好,资源相对集中,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对于此类地区,可在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兜底和赋能双重作用,以教育、医疗、就业、助残、文化、生活环境等为重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普惠向优质转变。

二是实体经济发达地区。如晋江、福清、石狮等地,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扎根实业,发展实体经济,探索出“晋江经验”等自主发展的县域经济模式。对于此类地区,可在支持民营经济扎根实体经济、做精主业的基础上,着力分好蛋糕,加快提高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更好地造富于民、造福于民。

三是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如龙海、长泰等地,按照“全域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厦门城市圈,打造中心城市后花园,成功实现了华丽转型。对于此类地区,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要素资源流通,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全域改善城乡面貌和生产生活环境,形成“全域全民、共建共享”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四是产业基础扎实的地区。如上杭、福安等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拓展多元产业,为分好“蛋糕”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对于此类地区,可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

五是绿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永泰、清流等地,积极探索特色山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当年的偏远山区县变成今天的绿色发展先行区。对于此类地区,可依托绿色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把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四、制度保障体系怎么完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推进这一过程,既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构建系统集成、高效有序的制度体系,为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我省来看,可重点从三个方面突破:

一是探索“共富金融”新机制。“共富金融”是为共同富裕发展服务的金融新体制与新机制。我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可积极探索“共富金融”产品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以推动做大财富总量和解决三大差距为方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金融活水”功能,进一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扶持低收入群体,助力共同富裕全面实现。

二是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合理高效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是破解制约共同富裕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的重要途径。我省可立足省情,聚焦重点领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土地方面,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新机制,为农村产业发展腾挪出新的发展资源和空间。在生态方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在科技方面,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促进这些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我省可围绕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将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增幅与企业净收入增幅挂钩;进一步多种渠道增加农民等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探索股权流转、抵押和跨社参股等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新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作者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