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故事会--非遗篇
2016-07-14 08:47:34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并世代相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成果,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文化之源。
目前我县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有“浦城剪纸”,省级非遗名录项目有 “浦城闽派古琴”、“提线木偶戏(浦城传子木偶)”、“浦城丹桂茶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遗名录项目有“浦城包酒及酿造技艺”、“浦城豆腐丸制作技艺”,列入县级非遗名录项目有 “浦城肉燕”、“浦城马灯戏”、“浦城茶灯舞”、“浦城谷烧制作技艺”、“闽笋制作技艺”、“枫溪高山稻田养鱼”、“浦城土纸制作技艺”、“浦城赣剧”、“梦笔生花(民间传说)”、“摸钟辨盗(历史故事)”。
今天,给大家推荐两篇非遗故事: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梦笔生花(民间传说) 南朝徽宗二年(474),江淹为浦城(当时称吴兴)县令。在任三年间,踏遍浦城山山水水。
一天,他来到浦城西郊孤山的孤山寺。山上丛林茂密,古树参天,山前是溪水绕城风光秀丽,江淹流连忘返,便在寺中留宿下来。朦胧中,忽见二位老人分别拿出一匹锦、一支笔,嘱咐江淹用功读书,将来并可大展宏图,而后飘然腾空而去。江淹把彩锦摊在桌上,五光十色,艳丽夺目,十分精致,笔是一支开着鲜花的彩笔,江淹十分喜欢。正欣赏之际,忽然公鸡报晓。江淹一惊,原是一梦。
此后,江淹文思如涌,落笔皆成华章,他在浦城写下了《邑中草木颂十五首》《恨赋》《别赋》《赤虹赋》,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文章,成了一代文章风流魁首。
据说在江淹孤山寺得梦不久,天上降下三块陨石于寺前,一石呈椭圆形,形似砚台,一石长条而圆,形如大笔。传说这是神人赠给江淹的文房四宝。从此,这座孤山便改名为“梦笔山”了。
2014年,浦城“梦笔生花”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摸钟辨盗(历史故事) 摸钟破案是发生在宋朝的利用心理学破案的一个著名案例,破案者陈襄。
陈襄,侯官人,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号为海滨四先生。他于宋庆历二年(1042年)举进士,官至枢密直学士兼侍读。他初出仕时,曾任浦城县主簿并摄县事,遇有诉讼,必使数吏环立于他前面,凡有私谒者,一律不受理。他在浦城任上,有一起盗窃案,经多方寻查,难以找到盗贼。陈襄宣称,某庙的钟能辨盗,偷东西的人只要摸它一下,它就立即发出响声。随即暗地里在钟上涂墨,并用帷幕将钟遮了起来。而后,他命令有盗窃前科的人和怀疑对象集中到庙里,令他们每一个人依次把手伸进帷幕去摸钟。没有偷盗的人都大胆去摸,其中有一个人是真正的窃贼,他心虚,恐怕真的去摸钟,钟就会响起来,因而不敢用手触钟。摸钟结束后,陈襄叫他们把手都伸出来,发现只有一个人手中无墨,当即叫衙役将这个人捆绑,认定他就是这次偷窃案的罪犯。罪犯不服,陈襄说出其中道理,罪犯心服口服,甘心伏罪。
2014年,浦城“摸钟辨盗”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