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子木偶非遗传承人李声森:让百年技艺重焕生机
2016-04-26 17:20:08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弹指一动,便是一出好戏。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传子木偶诞生于清顺治年间,是我县民间艺人创造的独有的木偶新剧种,属提线木偶,演出的节目大多是隋朝至明朝期间发生的历史故事,小小的木偶戏,早年在众多戏曲种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然而,时过境迁,在现今动漫、电影等艺术形式的冲击下,木偶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如今,这项古老技艺,却以另一种方式得以继承和发扬,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兴趣让他与传子木偶结缘
轻时,我是村里文宣队的队员,那时学唱的是戏曲,之后教木偶表演的陶老师看中我,便拜入他门下,我这一生也就与木偶结下了不解之缘。”4月19日,李声森对记者说起那段往事。
李声森出生于富岭镇高方村的一个农民家中,从小看着传子木偶长大的他,对音律十分感兴趣,常常偷拿别人的喇叭、铜锣玩弄。九十年代初,学满出师的李声森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戏班,开始了南来北往的演艺生涯。李声森介绍,那个时候,木偶戏非常受欢迎,常常还没等鸣锣开演,不管男女老少都带着小板凳全部早早地就坐在戏台下等着开演,每天晚上都有上百人来观看,每年的演出场次可以达到上百来场。
随着木偶戏的火热,越来越多人想来学习木偶戏,但李声森不止把技艺教给他唯一的儿子,而是广收门徒。在木偶戏最火热的时候,我县有多个木偶戏团,这些木偶戏的表演者大部分都是李声森的徒弟。
2009年,浦城传子木偶戏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声森成为市级传子木偶戏的传承人。
坚守只为百年技艺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电影等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充斥着市场,而且传子木偶戏班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变差,观看传子木偶表演的人越来越少,很多艺人改弦更张,另谋出路,只有李声森一家人依旧活跃在戏台上。
其实让李声森最为担心的是木偶戏的传承,“外出务工的确赚钱更多,但这个手艺不能丢了,这是文化。”李声森说。作为传子木偶戏的传承人,因年纪增长渐渐力不从心,木偶戏面临着失传之危。为使这一非遗项目更好地传承和延续,李声森与浦城二中合作,把“木偶戏”文化引进课堂,让孩子们学习木偶戏,把这一乡土文化瑰宝世代传承下去。去年开始,浦城二中特聘李声森担任辅导老师,在学校开设木偶戏课程,每周末上午安排三节课,免费对木偶戏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授课。
“人老了,能做一点是一点,只要能把传子木偶戏推广出去、传承下去,多折腾点我也愿意。”李声森说。 ( 钟 鸣 )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