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浦城非遗 > 正文

闽派古琴

2014-12-01 16:36:43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象征。早在《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章句,古琴在中国有近3000年的历史,历朝历代都有古琴名家出现,对古琴艺术的追求造就了诸多流派,形成了独有的古琴音乐体系,影响着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在清代,出现许多优秀琴家和流派中,当时影响较大的有浙派、苏派、川派、闽派。

闽派古琴艺术自清道光年间形成,已有170多年的历史。闽派古琴艺术创始人祝凤喈,字桐君,浦城人。19岁初始抚琴,由其兄教授指法,后日习不辍,三十余年磨砺,形成自己的琴风。祝凤喈任浙江东防同知,宦游江浙大地,琴不离身,以琴交友,以琴论道,所到之处,名噪一时。他在浦城故居还大兴土木,构建园林,拥琴数十张,筑十二琴楼贮藏和弹奏。他在浦城古斋接纳四方游人,与天下琴人、词家、诗客、名士共商音乐、交流艺术、切蹉技艺,增进友谊。林则徐途经浦城时,特地逗留造访祝凤喈,两人在祝家花园推心置腹,吟咏唱和,不觉天亮,成为美谈。

祝凤喈致力精研古琴三十余年,深究律吕,发明音义,在识谱上创造减字谱加工尺,在指法上创指法字母加以绘图,形成自己的风格。清咸丰五年(1855年)刊行《与古斋琴谱》,世称"后学之津梁"。 随着此书传播,学者甚众,形成一大批体现祝凤喈风格的琴家群体,称为闽派古琴艺术,与浙派、苏派、川派鼎立。他的学生张鹤作《琴学入门》,培养了一大批琴手,形成体现祝凤喈风格的闽派古琴艺术。 闽派古琴传承人第二代张鹤,他拜祝凤喈为师,并刊行《琴学入门》一书,传播祝凤喈的琴学理论和琴曲。第三代陆琮,帮助其师张鹤刊行《琴学入门》。第四代李迪瑚,能诗善文,喜好古琴,著有《酌海楼琴言》、《酌海楼琴谱》五卷。

20世纪80年代,福建艺术学校老师李禹贤致力于研究浦城闽派古琴艺术,写出《初考清代琴派——浦城古琴》、《祝桐君家传秘谱——风云际会》、《闽派琴家祝桐君》等文章,在国内刊物上发表。

近年来,浦城闽派古琴艺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发掘、抢救、保护措施:选派闽派古琴项目官员进驻文化馆专门从事闽派古琴工作;修复、整理、翻译琴谱古籍;大力培养传承人,设立闽派古琴研习所和古琴学员班,培养琴手;并派出优秀琴手赴省向古琴名家学习操琴技艺,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问题。

2009年6月,中国古琴学会荣誉会长、福建古琴研究会会长、古琴艺术国家级传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李禹贤老师受邀来浦讲学,亲自倡导和传播闽派古琴艺术。

2009年8月7日,作为新一代的闽派古琴传承人吴燕琳受邀参加福建省文化厅组织的赴台湾宝岛行——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活动,吴燕琳现场为台湾同胞演奏了《梅花三弄》、《普庵咒》、《满江红》等古琴曲作品。

2009年11月3日,南平市隆重举办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在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浦城赣剧团古琴学员班的同学们在南平大剧院集体演奏了优秀古琴曲《满江红》、《湘江怨》,得到了音乐界的一致好评。

闽派古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中华古琴艺术中,有其独特性。发掘、抢救和保护闽派古琴艺术,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闽派古琴艺术与中国的佛、儒、道等哲学、伦理学传统密切相关,研究闽派古琴艺术蕴含的哲学意义,可以丰富中国哲学史的内容。

闽派古琴具有很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古琴经过祝凤喈的创造、改造,使学者易懂、易学、易操作。同时家藏的琴曲,改变了古琴琴曲的孤独性、脆弱性及附庸风雅的道具。祝凤喈的古琴犹如天籁,听起来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琴意得之弦外,音有尽而意无穷,颇具神秘艺术魅力。

2005年10月,闽派古琴被福建省政府命名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