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的答卷
2025-10-21 11:29:42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在浦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对乡土的赤诚,把文化的种子播撒在街巷与田埂间—— 他们是浦城的文化特派员。今天让我们来了解文化特派员叶晨的故事,听听他如何用跃动的音符让浦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片田野,都回响起时代与传承的动人和弦。 是什么让您选择成为一名“文化特派员”? 我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对家乡的文化有深厚的感情。我看到乡村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像古树、民谣、传统技艺这样珍贵的文化宝藏,但它们需要被更多人看见。“文化特派员”这个角色,给了我一个机会,能让我用专业的知识和年轻人的视角,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做点实事,把外在的“送文化”变成内在的“种文化”。 在守护浦城文化的路上,你遇到过最印象深刻的事是什么? 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主角”的瞬间。最让我触动的是我们举办“古树新声”音乐会时,一位村里的老笛子手和年轻乐队同台演奏。演出后,他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老手艺,年轻人也爱听!”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奔赴。 当我们搭建好舞台,村民身上沉睡的文化自信被唤醒了,他们从台下的观众,变成了台上闪闪发光的主角。这就是工作中最幸福、最深刻的记忆。 在传播浦城文化的过程中,你自己又收获了什么? 收获了更深厚的乡土认同与个人成长。表面上是我在传播文化,但实际上,是家乡的文化和乡亲们反向滋养了我。我以前可能更熟悉流行文化,但通过一次次走访、采风,我真正读懂了家乡方言里的诗意、传统节庆里的智慧。这份工作让我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更深沉,也让我在策划和执行活动中,锻炼了能力,找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连接点。 做文化特派员之后,你觉得家乡的文化有了哪些新变化? 从“静态传承”到“活态创新”,文化氛围更年轻、更自信了。我看到了三个可喜的变化:一是氛围变了,以前文化活动是“看你演”,现在是“我们一起来”;二是形态新了,我们把古树、湿地变成了天然音乐厅,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时尚融合;三是主体活了,越来越多的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开始主动关注、参与甚至主导文化活动,大家的文化自信真正被树立起来了。 展望未来,您对浦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规划? 打造可持续的文化IP,让浦城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我期待浦城文化能成为一个 “活态的、会呼吸的、能创造价值的” 生态。短期,我们会把“古树新声”这样的品牌做得更扎实,做成四季不断的文化IP。中期,我们希望培育更多“乡村文艺种子”,让传承后继有人。长远看,我希望探索 “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比如开发文创产品、音乐研学路线,让文化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也能实实在在地赋能乡村振兴,让外界听见浦城的声音。(吴丹 周文倩 黄竟轩 郑钧宇)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