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乡:薏米灵芝“一地两种” 获生态经济“双重效益”
2025-10-22 11:08:19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日,浦城县官路乡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里人头攒动,浦城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组织的专家测产组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灵芝采收测产工作。在6平方米左右的仿野生栽培样方面积内,饱满壮实的灵芝簇拥生长,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采收、称重,现场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仿野生栽培样方 测产现场 浦城薏米,又称“浦薏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薏米上品”之誉。然而,薏米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大难题——秸秆处理。薏米秸秆产量高达谷实的6倍以上,以往仅采用简单还田方式,不仅资源浪费大,还易引发病虫害。与此同时,浦城另一特产——灵芝,也面临着“菌林矛盾”突出、栽培用地紧张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两大产业瓶颈? “利用生态循环技术,将大量的薏米秸秆废弃物资源用作代料栽培灵芝,同时薏米地的荫蔽环境和‘林下’空间则可以给灵芝创造仿野生生长的环境。创新性的薏米与灵芝循环复合生产技术模式,在不影响浦城薏米的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灵芝的经济产出5500多元。”省级科技特派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忠宁表示。 据悉,“薏米与灵芝循环复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浦城县官路乡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牵头,联合省农科院、宁德市农科所等单位共同实施,围绕灵芝菌株筛选、栽培料配比及套种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该项目通过室内模拟与田间试验相结合,初步筛选出适宜薏米秸秆代料栽培的灵芝菌株和配方,并优化了套种密度、覆土深度等关键参数,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薏米地里套种灵芝 此次现场测产选取4个代表性样方进行实测,结果显示:样方平均干重产量达36.69公斤/亩,每亩薏米园可新增经济效益5502.75元。此外,生产灵芝后的菌棒可直接回施田间,有效改善土壤肥力,促进薏米生长,形成“薏米种植—秸秆利用—灵芝栽培—菌棒还田”的生态循环链条。 “我们合作社从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薏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现有3200多亩生产基地,年加工能力达1000吨。”项目负责人、浦城县官路乡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廖小洪介绍。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作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南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持续推动科技合作,举办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20多场,培训3500余人次,带动科技示范户10户,科技示范户年均增收达1.2万元以上。 “以前秸秆不知道怎么处理,现在能种灵芝,还能肥田,真是一举多得。”合作社社员蒋涛英在参与项目生产管理后感慨,该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也为当地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省级科技特派员、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孝栋高度评价该项目:“薏米与灵芝循环复合生产技术模式,可以实现浦城特色道地药材薏米和灵芝的‘一地两种’循环复合生产,促进浦城薏米和灵芝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眼下,浦城正以科技为笔,以土地为卷,书写着一篇“变废为宝、空间增效、产业融合”的绿色文章。下一步,项目团队将继续优化技术参数,扩大示范种植规模,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浦城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支持项目实施,推动这一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转化落地,助力薏米和灵芝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陈红)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