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带着作品走出去 提高非遗传播声量
2025-10-13 09:39:30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国庆期间,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中,浦城剪纸展区游客纷至沓来,对“福”文化系列剪纸作品及宫扇、冷萃杯、手拎包等文创产品赞不绝口。“我们在非遗博览苑中,不仅得到一个展示窗口,借着景区的人流量优势,也让更多的中外游客认识浦城剪纸文化。”浦城剪纸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周冬梅说,最近,已有多家企业负责人联系咨询如何定制剪纸文创产品。 游客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中体验浦城剪纸 (受访者供图) 带着作品走出去,才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宝贵的非遗文化。前段时间,她还受到省文旅厅的邀请,到香港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暖场节目中,剪纸艺术和歌舞节目相融合,独特的表演形式令人眼前一亮。 “当天,我们原本准备呈现‘福海扬帆 福行天下’主题剪纸,后来,为了更好地呈现效果,在出发前几天抓紧设计剪制了包含香港和福建两地文化元素的‘福’文化剪纸。”周冬梅说,此前已经连续创作了好几天,精神也比较紧张,本想好好休息休息,但这么难得的展示机会,不把最好的效果呈现出来岂不可惜?于是,当天晚上,她咬咬牙坚持熬了一个大夜,设计出了剪纸纹样,第二天一早,又和剪花嫂们一起,像接力赛一样地剪制出来。“展示作品的时候,看到台下观众赞许的目光,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周冬梅说,那一刻,传承、推广非遗文化的成就感、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在埃及教当地民众剪纸 (受访者供图) “每次参加活动,虽然展示的是一个人,但背后,是整个团队的托举。”周冬梅说,目前,剪花嫂剪纸坊团队有20余人,一直以来,整个团队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的氛围非常好,这也是她全身心投入推广浦城剪纸文化,历经辛苦却甘之如饴的动力。她告诉记者,过去,非遗文化传承主要靠老带新,如今,老一辈的“剪花嫂”们也深知自己的固有思维和喜好,可能成为创作的瓶颈,于是,开始更多地征求年轻一代的意见和建议,让剪纸作品与时俱进,契合新消费群体的审美与需求。“以前,我们设计作品,会习惯于基于传统纹样进行创作,后来,90后‘剪花嫂’王旭提出,是不是可以把卡通元素也结合进创作中呢,于是,我们开始了新的尝试。”周冬梅说,这几年,融入卡通元素的“金蛇纳福”“福娃”等作品不仅深受消费者喜爱,还被广泛运用到了茶叶包装及灯光工艺品等之中。“前段时间去埃及参加活动,我带了一款卡通哪吒剪纸作品,外国的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带去的作品供不应求。”周冬梅笑着说,走出去以后,就会有很多新的思考,随着影响力的增大,找过来做定制的人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做好丝巾、背包、水杯等传统文创产品的同时,她们也承接高校校园、校庆文创及企业LOGO定制,目前,一些科技企业及生产茶叶、瓷器等的企业已将设计的剪纸作品作为标志性图案使用。 在活动中展示“福”文化主题剪纸(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为了让企业能放心使用定制的剪纸作品,剪花嫂剪纸坊一直在版权保护上下功夫,近年来,已为2000多幅作品申请了版权。“版权在剪纸的转化运用中非常重要。”周冬梅说,这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保护,在商业活动中,作品有版权,企业才能合法、安心使用。最近,她们也在和高校合作开发小程序,推出一作品一版权的展示链接,方便给客户网上选购,上线后,客户能够线上全面了解不同剪纸作品的内容、规格及版权证书等。 “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路上,有高光时刻,也难免有低谷,我们都在积累、酝酿,等待机会绽放。”周冬梅说,这几年,团队持续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运营上寻求新的尝试和突破。不仅在产品定制和空间设计上下功夫,还大力推动剪纸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创立了“剪花嫂”和“侯官人”两个茶品牌,让大家看到浦城剪纸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可以有很多的运用场景,更好的发展前景。(邱春静)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