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城乡融合促振兴——具有浦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25-07-07 10:12:09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浦城界交三省,山延两脉,水注三江,是福建省县域面积第三大县。近年来,浦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五个统筹”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具有浦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已获评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12项“国字号”农业农村招牌。

统筹城乡规划布局 

坚持城乡整体规划、一体布局,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浦城县落实“四个一”举措(一规划一导则一方向一机制),积极探索“陪伴式规划”,深化运用《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和美乡村建设风貌导则》,构建起“1420”乡村振兴空间框架,即以中心城区作为“乡村振兴推进器”,划分4大特色片区(南部农业科技示范区、中部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北部特色农业培育区、西部山区传统农业风景区),打造20条乡村振兴精品线路。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以“一优两特三宝”特色产业(一优:浦城大米,两特:酸菜、酸枣糕,三宝:灵芝、薏米、桂花)为抓手,推动城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坚决扛牢产粮大县政治责任,县财政每年统筹超4000万元支持粮食生产,水稻、再生稻、油菜面积产量稳居全省第一,实现粮食综合考评“四连冠”,“浦城大米”产业集聚区品牌价值达421.2亿元。全力培育“两特三宝”,浦城灵芝、薏米列入“福九味”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浦城薏米”等9个“土特产”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或证明商标。

与福州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福州大学科技园(浦城),开启全方位战略合作;建成谢华安院士工作站、再生稻科技小院等16个科技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坚持城乡建设并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以“四重”“五好”“六美”目标为牵引,累计投入11.39亿元推进农文旅融合等重点项目建设,打响春季油菜花、秋季稻作文化等“四季农旅”IP。

坚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4+N”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名医工作室”等做法,让群众实现“家门口看病”;整县域推广乡镇“幸福里”社区“四不离”养老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投资4.52亿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让20万百姓喝上“放心水”。

统筹城乡文明建设 

坚持以文润城、以文化人,着力提升城乡文明素养,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

以梦笔文化产业园为核心枢纽,充分发挥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资源优势,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常态化开展展览、社教、研学等活动。持续开展非遗“五进工程”,组织非遗项目公益课堂近百场次。创新“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模式,打造“百姓大舞台”“周末戏相逢”等公益展演品牌。

全面完成286个村村规民约修订工作,打造文化礼堂、文化驿站等农村文化新空间,推动文明理念融入日常、化风成俗。

统筹城乡治理 

创新治理手段,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发展格局。

在全市率先探索乡村振兴公司、片区工作制等促共富机制,持续深化“五合一”模式,全面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截至目前,25家乡村振兴公司总资产达3.54亿元,今年上半年带动村民增收1816万元。

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等制度,深入实施“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设立乡村振兴人才服务驿站19个,吸引997名乡贤能人、企业家、新农人等“三乡人”回归。

深化新时代“六要”群众工作法,扎实推进“一中心一平台一队伍一载体”建设,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从千年古邑,到振兴标杆!浦城正以城乡融合为笔,饱蘸自然之绿、产业之金、文化之彩、民生之暖,绘就一幅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诗画浦城”新图景!(综合整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00010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