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博物馆:创新传承让历史“潮”起来
2025-05-19 10:17:48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5月18日,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一个个孩子们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了浦城县博物馆,稚嫩的脸庞正在为古老的色泽注入青春注脚。在跨越岁月的文明接力里,浦城县博物馆正通过创新传承形式、深化互动体验、活化文物资源等方式,让这座承载闽北文明基因的殿堂,以年轻姿态焕发新生,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标。 形式多样 文化传承别具特色 步入博物馆,一场《浦城植物标本展》首先吸引孩子们的目光。205种植物标本与馆藏宋代药碾、明清医书形成时空对话,现场植物图片和实物标本以可观可触的方式,向观众呈现了浦城本土的珍稀植物资源,提升大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观看浦城植物标本展 “馆内除了历史通史展厅、历代杰出人物展厅外,我们会定期举办各种特色的临时展,不断丰富观众的文化体验层次,让大家在感受历史脉络与杰出人物风采的同时,还能邂逅不同主题的文化惊喜。”浦城县博物馆馆长吴卫华抚过展柜中的宋代青白瓷说:“每件文物都是待解码的超级链接。” 通过馆校、馆馆、馆社的深度合作,浦城县博物馆构建起“通史为经、专题为纬”的展陈矩阵:厦门大学考古成果展揭秘闽越文明基因,景德镇古瓷研究所助力浦城青白瓷历史文化展,台湾海峡对岸的文物图片展则架起文化桥梁……自开馆以来,该馆持续激活历史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对话,为每一次参观都赋予独一无二的探索价值,已陆续举办了8场临时展,观展人数达31万余人次。 深度体验 历史成为“可触摸的记忆” 三楼新增的历史人物诗词拓印版画体验活动区,一双双小手正与时光博弈。铺宣纸、刷墨汁、拓诗文,当14岁的陈乐揭开拓片的瞬间,千年第一榜状元章衡《宋仁宗赐状元章衡》墨迹宛然。“原来古籍修复这么酷!”少年自豪的脸庞在射灯下闪烁。 体验诗词拓印版画 这种“可带走的历史”已成浦城县博物馆的流量密码,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参与,传统文化正以“游戏化”方式重获新生。“我们还会定期设置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共建博物馆青少年研学教育项目,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传承文化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动手,模拟考古挖掘、陶艺制作、剪纸制作等,既有科技感,又有趣味性。”吴卫华说。今年,浦城县博物馆与县教育局合作,面向全县四至六年级学生,组织开展为期23期的“历史寻踪·匠心传承”主题研学活动,在提升学生们审美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该馆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40多场,其中学生人数占比40%,让历史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浸润人心。 数字赋能 给文物装上“数字心脏” “妈妈!这个青铜剑在AR里跳舞了!”在浦城县博物馆的裸眼3D展柜前,五年级学生林小萌的惊呼引发阵阵欢笑。当沉睡的文物遇见创新的表达,浦城县博物馆用跨界融合的巧思、沉浸体验的温度、数字赋能的智慧,让千年文明真正“活”在当下。 据悉,浦城县博物馆投资6000余万元,建筑总面积6100平方米,馆藏文物3632件,其中珍贵文物1615件。除了实物的保护,博物馆对文物资源进行数据采集,以数字化建模的方式保存下文物的珍贵信息,让尘封已久的浦城文物“活”起来。目前,该馆已完成珍贵文物数字化160件。 “文物+”模式成为浦城活化文化遗产的重要经验。2022年,“浦城县博物馆沉浸式数字文物交互体验设备”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展出;2023年,博物馆“文物裸眼3D展示平台”获第八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优秀奖;2024年,浦城县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 暮色即将笼罩博物馆,孩子们仍流连在数字文物墙前。光影交错中,古老青铜器的纹路与少年瞳孔里的星光彼此辉映。浦城县博物馆正积极担起浦城历史的见证者和守护者,做好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广者,让更多的人了解浦城、热爱浦城。(马啟燕)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