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见贤思齐廖俊波 浦城县掀起学习热潮!

2025-03-06 09:34:31  来源: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浦城县各乡镇(街道)落实深化扩展“深学廖俊波、‘三争’作表率”实践活动推进会精神,鼓励党员干部转观念转作风、提质量提效率、比担当比实绩。

管厝乡

3月4日,管厝乡以“见贤思齐廖俊波、‘两转两提两比’促发展”为主题,组织全乡青年干部在廖俊波家风家教展示馆开展了一场“沉浸式大讨论”活动(第一期),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活动以廖俊波同志“背着石头上山”的担当精神为切入点,结合“两转两提两比”要求,寄语青年干部在效率提升年之际,以思想灯塔为引,转观念转作风;以质量标尺为准,提质量提效率;用振兴答卷检验,比担当比实绩。引导青年干部深入思考如何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12名青年干部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围绕“2025年工作计划”“如何实践两转两提两比”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廖俊波同志“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作风,深入田间地头、项目一线解决问题。同时,要将廖俊波家风家教展示馆的“孝、仁、勤、恒、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干赢得群众信任。 

管厝乡挂职党委副书记夏寿建寄语:青年干部要以“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为抓手,深化“双领办”工作机制,推动粮药套种、家风研学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联村发展、抱团振兴”。

管厝乡乡长左明福作总结发言:要以“廖俊波优秀品质”为灯塔,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将个人成长融入管厝发展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践行初心使命;要以“两转两提两比”为标尺,锤炼过硬本领,传承廖俊波同志“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以“效率提升年”为契机,对标“三化五定”工作目标,清单化推进民生项目、产业升级等重点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要以“严管厚爱”为原则,划清成长红线,既要宽容试错、鼓励创新,更要严守纪律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时,乡里将持续完善考核机制,为青年干部搭建“比学赶超”平台。

古楼乡

古楼乡将3月份作为“学习月”,组织开展“学思践悟我来讲、见贤思齐我争先”活动。

活动期间,开展了“弘扬叶文炳理学思想、见贤思齐学俊波”主题研讨,激发全乡党员干部学习掌握叶文炳理学思想,主动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员、传承者和守护人;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优秀品质,推动“学俊波、做榜样、勇担当”在古楼蔚然成风;探寻叶文炳理学思想和廖俊波优秀品质中“洁己爱民”的交集点,从古代先贤和时代楷模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在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中奋勇争先,争当廖俊波式好党员干部。

研讨活动中,发动党员干部自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季平英同志的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

研讨活动分四期开展,在每周星期二全乡机关干部学习会上,由三名以上党员干部结合自己心得体会进行交流研讨发言。研讨活动部署后,青年党员干部积极报名参加,既有利于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又有利于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古楼乡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叶季灵说:

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心系群众,深入挖掘把握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弘扬叶文炳“清心寡欲”和“正本清源”的理念,践行“洁己爱民”和“勤政廉政”的作风;要牢记“初心使命”,恪尽职守,持续深化拓展“深学廖俊波、‘三争’做表率实践活动”,弘扬廖俊波同志的优良作风。

青年干部陈晓蓉说:我们青年干部要加强学习,以榜样为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要深入领会叶文炳理学思想和廖俊波优秀品质的内涵,以他们为榜样、为标杆,对照自己的言行,查找不足,努力改进。

叶山村党群工作者刘鹏说: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深入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以“修身齐家”的要求锤炼党性,做群众的贴心人。以“知行合一”的担当服务群众,做群众的引路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