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政协委员余丹凤:脚沾泥土 把农民的需求写进职责里

2024-12-26 08:59:51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对易受冻的迎风面茶园,要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茶树蓬面,待灾害性天气过后及时掀去覆盖物。”寒潮来袭,在浦城乡间山野里,一个年轻的身影正在认真地指导农户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寒风吹过,小巧又温和的脸在冷风里绽放,成为农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指导工人做好灵芝产品质量保障工作

身影的主人叫余丹凤,1988年出生于浦城富岭镇。她从小生活在农村,看到父辈、乡亲耕种时的辛苦。2012年,园艺专业毕业后,她就回到家乡,向农民传播科学种植、绿色种植技术,成为新时代农田的守望者,用情怀和执着在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上,谱写一曲“丰收”的乐章。

“余站长他们经常会来我们茶园推广技术,在他们的指导下,今年11月,我们茶园荣获南平市最美绿色生态茶园,效益越来越好。”仙阳镇坑沿茶园负责人刘强笑着说。余丹凤在推广技术的时候,尊重农民的学习特点和生活规律,以方便农民、实惠农民为出发点,深入田间地头,“送教下乡”“农学结合”的方式,手把手、面对面向农民讲解和演示高产栽培、土壤肥料知识、后期田间管理等标准化种植的知识和方法,内容通俗易懂又接地气,改变农民粗放种植、无序管理的“自由式”方法,大大激发农民热爱土地的积极性,使农民产生了内生动力。据悉,2020年以来,我县茶园推广油菜、三叶等绿肥3710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施用,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保障茶叶安全优质生产,增加茶园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我县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有‘丹桂花茶窨制技艺、马迹绿茶制作技艺、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茶灯舞’涉茶非遗项目4个,又是‘中国丹桂之乡’。去年,我就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建设丹桂花茶博物馆的议案。建成后将有利于打造浦城的丹桂花茶公共品牌,做大做强我县的茶产业,统筹‘三茶’融合发展。”2021年,余丹凤担任浦城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的同时,兼任浦城县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她结合自己的专业,把打造浦城特色茶品牌写进了自己的职责里。

了解灵芝培育情况

目前,余丹凤提出的建设茶博物馆提案已在有序进行,她又把目光投向了中药材产业。“这批灵芝出口国外,运输时间较长,一定要把表层较厚的孢子粉刷薄,以防发霉。”走进仙芝楼,余丹凤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指导工人做好灵芝产品质量保障工作。

“近年,福建省在大力推动‘福九味’品牌建设,而灵芝作为浦城重要产业之一,我县在发展林下经济的时候,也可选定灵芝、石斛等中药材作为林下品种,助推福九味品牌的打造。”余丹凤说,今年,她将围绕林下选种中药材为方向,进行提案,助推我县特色产业发展。

寒风不躲往外跑,不弄鲜花研草木,平路不走爱泥路……作为浦城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余丹凤脚沾泥土,用各种方式向农民传播技术,让农民体会到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就是效益,不断增加他们经济收入。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空闲时间总是努力学习最新农业知识,并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模式。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余丹凤先后获得福建农林大学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艺师资格认证,并在省级以上CN刊物发表论文6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个、发布薏米团体标准3个。

作为政协委员,余丹凤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本职工作中附加政协职能,收集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及时反映,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马啟燕 程张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