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旅游 > 正文

盛夏荷花别样红

2022-07-11 09:39:0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夏日,正是赏荷花的好季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道尽了荷花的清丽与娇羞。七月夏正浓,在闽北各地的荷塘,荷花已经悄然绽放。此时,去到一处荷塘,或欣赏“菡萏仙子”在荷塘中绽放的容颜;或栖息在塘边,品上一味莲子羹;或泛舟塘中,体会“误入藕花深处”的趣味。荷塘的每一种“打开方式”,都能收获别样的惊喜。

花样赏荷

记录盛夏光与影

“五夫的荷花,很有意境。”最近,摄影师小白晒出了一组汉服“私房照”,只见照片中的年轻女子身穿一袭浅绿色的汉服,将头发盘成发髻,戴着长长的流苏,在荷塘边或沉思、或举扇。近年来,汉服摄影颇为流行,夏季的荷塘,无疑是汉服摄影最佳的外景之一。

“在熹街莲里民宿,一睁开眼就可以看见荷塘,还可以自己撑竹排,体验感非常好。”在五夫镇旅游的游客金九说,此次来五夫镇旅游,她正打算预约一位摄影师,在荷塘边留下一组独特的汉服户外写真。

穿着汉服在荷塘边扮做“荷花仙子”,是赏荷行程中别有趣味的一项安排,而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人们更愿意选择离家较近的短途旅游,希望在城市周边就能看到美景,放松心情。这样一来,选择一处静谧的赏荷地,亲近自然,是“大势所趋”。

在政和县外屯乡,荷塘中建有长长的木栈道,漫步在桥上,人从桥上过,如在花中行,吱吱呀呀的木板声与清新的荷花香交织,在赏荷的同时,人也化作了风景的一部分。

在松溪县茶平乡刘屯村,80多亩的荷塘边,也有长廊可供游人行走,满塘的荷花在阳光下竞相绽放,抬眼望去,眼里心里都被这幅绝美的风景占满了。

在顺昌县洋口镇,这里赏荷别有“童趣”,在荷塘边,能看到水榭、风车、木屋,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游玩,随手抓拍,都是一幅绝佳的天然童趣图。

而在浦城县际岭村的乡村荷塘里,娇艳的荷花在历史文化的古韵中悄然绽放,如果手持着一只荷叶,迎着晨光与微风,再背上一只可爱的小背包,用手机定格下此刻画面,便可制作出一张极具宫崎骏风格的“漫画街拍”。

在部分乡镇的赏荷点,如果刚好遇到当地村民采摘莲蓬,还可以选择乘着小舟穿梭在荷花间,与荷花来一次“零距离接触”。小舟行经处,水面波光粼粼,荷花挡去了头顶燥热的太阳气息,水面上吹来的风也变得清凉,莲叶随风摇曳,此时,心中的燥热散去,只余缕缕荷花清香,想必,这也能成为一次独特的赏荷经历。 (李思敏)

人文赏荷

拥抱历史“一瓣香”

“红白莲花共一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宫娥梳洗争先后,半是浓妆半淡妆。”这是朱熹笔下的荷花:白莲清新、红莲妩媚。

理学宗师朱熹与闽北“琴书五十载”的渊源,为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文化遗存。武夷山市五夫镇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晋代中期,迄今1700余年。这里不仅是“白莲之乡”,还有“邹鲁渊源”之称,是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此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留下了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珍贵的历史遗迹。景仰朱熹的人们,在漫漫夏日,可以到五夫镇去看一看。

时值荷花盛放的季节,在五夫镇的万亩荷塘,荷花已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碧绿的荷叶映着湛蓝的天空,朵朵荷花娇俏绽放,塘边高大的朱子像静默站立,无声地看着来往的游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正映照着朱子高洁的品性。

近年来,五夫镇在乡村振兴中把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大面积种植荷花,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打造田园观光小火车项目的同时,也为五夫乡村旅游又增添了几分趣味性。乘坐着观光小火车,荷叶触手可及,在密密的荷叶之间,能看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荷花,饱满的花苞向着天空尽情生长、微微绽放的花朵格外惹人怜爱、被雨水敲打的荷花略有凋零之姿。这些处于每种阶段的荷花,正如朱子思想在五夫“绽放”的过程。

五夫,是朱子一生最主要居住地和从事学术文化活动的地方。朱子在此勤读《四书》,刻苦求学,考中进士,成家立业,著书讲学。朱子在五夫度过50个春秋,他在五夫接受了学术功底深厚“五夫三先生”正规的中华文化经典教育。而朱子理学思想也在这里萌芽、发展、成熟、传播。

回望历史,当夏季来临,花、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在坚持著作的困难时刻,也许,这一池荷花,能陪伴着朱子度过无数个苦思的夜晚。而来自全国各地的求学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尊重,伴着美丽的花影,也能化作朱子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感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是朱子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800余年后,朱子文化在闽北历久弥新、发扬光大,而他曾经居住过的五夫镇以万亩荷塘,回馈给那些寻访朱子文化的旅人们最美的风景,荷花、追忆;欣赏、思考,是今人对一代理学宗师最好的纪念。 (李思敏)

乡村赏荷

“金莲”拓宽致富路

盛夏时节,万物并秀。走进建阳区漳墩镇竹口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在莲花池中,数十名农户忙着摘莲蓬、除杂草,微风拂过,莲叶翻滚,飘来阵阵花香,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秀美的生态画卷尽收眼底。

“我们村人口基数小,常年在家的只有400多人,且多为青壮年,白莲具有采摘期长、产量多、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我们决定推广白莲种植。”据竹口村党支部书记余彩虹介绍,竹口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同时也是省级生态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自然环境特点,让竹口村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白莲种植环境。

每年6月份,荷塘的荷花次第盛放,扮靓美丽乡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到了7至8月份,荷花凋谢,迎来莲子丰收季,新鲜清甜的莲子经过加工制作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端上市民的餐桌。

“今年虫害少,莲子喜获丰收,新鲜莲子可以卖到25元/斤左右,通芯后品质好的干莲子可以卖到40元/斤左右。”采莲蓬的农户开心地说道。

竹口村充分利用荷花的观赏性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通过莲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品质,积极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带动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莲子产业的风景和“钱景”共赢。同时结合“四房共治”项目,将白莲与墙体彩绘相融合,勃勃生气跃然墙上,既展示了“莲”文化,又提升了乡村面貌。

“白莲产业种植正是我们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试点项目之一,我们将加大文旅融合经济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漳墩镇人大主席团梅水和介绍道,目前漳墩镇种植白莲面积3400余亩,主要分布在漳墩村、竹口村、堆后民族村、陈元民族村等地,年产值约2000万元。

一颗小小莲子只是一个起点。当前,建阳区漳墩镇紧紧围绕“茶汤小镇、生态畲乡、绿色发展、大美漳墩”的发展新思路,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立足农业资源禀赋,精耕竹口白莲、凤凰锥栗、漳墩白茶等一批特色产业,将农业“厚家底”变为发展“新优势”。

无独有偶,白莲也是建阳区崇雒乡特色农产品之一,全乡种植面积达2400亩,产值近2000万元。近年来,崇雒乡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种植白莲,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闽北,白莲、红莲化身“金莲”的现象比比皆是,7月盛放的荷花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成为振兴乡村、发展旅游的亮点之一,而这种“物美价廉”的“美丽经济”很快就能让当地村民得到实在的收益。周末来临,不妨让我们走出家门,去各地看看“颜值”与“实力”兼备的荷花,品尝最新鲜的莲子。(暨运晖)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