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第一山《云山古寺》大理石挂屏清赏
2015-08-10 15:50:11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鉴藏者 陶正晨) 云山古寺胜迹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城西19公里处。云石山高不到50米,方园不足千平方米,山上只有一座小小的古寺庙,此山的地理风貌非常奇特,是在平地方凸起的一座小山,山上怪石林立,树木繁多,景色怡人,四季如春。1934年7至10月,这里曾是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并以"长征第一山"而闻名。正如山上寺庙对联所言:"云山日咏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从远处看,山峦犹如仙女回宫时遗留在凡间的花篮。云石山四面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石砌小道直达山顶,中途还有两道石门屏障。山上的密林中孤立一块巨石,毛泽东当年经常在这里读书。 云山古寺也是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长征的出发地,许多党史学家和中央领导都称之为"长征第一山"。 中国传统观赏石中,云南大理石久负盛名,其中以绿色为佳,天然形成的山水云烟如米氏画境者为贵。 这对框架均为榉木做的大理石挂屏,制作于清中期,每扇规格52.5*37.5厘米,浮雕精美缠枝西番莲纹,和谐统一,中间各镶嵌着9片大理石作为装饰,9是数字中最大的一个,代表长久、权威、尊贵等吉祥之意。还保持完好的状态,未见难得,最珍贵的是里面的大理石反映了清代文人神灵诗韵,里面怪石多,苍石粼粼,雕刻完美。代表着我们浦城文人雅士具有很高的人文艺术气质和精神境界。虽然年头较久,但榉木光泽依旧,纹理清晰可见。 此对大理石挂屏共由18片五彩花大理石构成,分别以行草题"云山古寺"、"苍翠如滴"、"深山常古寺"、"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玉碧如流"、"老梅树开花"、"红山峻岭"、"山水含清辉"、"雨山苍翠白云多"、"春水春江"、"崇山峻岭"、"云白山青"、"秋日正青华"、"绿树春山"、"高山流水"等。云石虽小,但其幅面上天然形成的山川云雾,浓淡相宜,气势磅礴,美不胜收。此挂屏经名家"石樵"行草署款。 此云石挂屏,曾经伍诚仁(1896年~1970年)收藏。伍诚仁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克斋,福建浦城人。1923年冬入广州大本营陆军讲习学校学习。1924年5月由李济深(粤军第一师师长)推荐投考黄埔军校,继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三队学习,在学期间任第三队分队长。毕业后历任建国粤军第一师排长,黄埔军校教导一团第三连见习官、排长,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军官团第八连连长等职,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1928年起任杭州军训班学员总队大队长,宪兵第二团团长,黄埔同学会第一届监察委员等职。 1936年12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江汉荆宜师管区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及侍从室侍卫组长。1944年5月任第十二集团军第六十五军中将副军长,广东南韶连师管区司令。1946年起任中央训练团军官补训总队大队长,福建省军管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970年11月29日在台北逝世。台湾出版有《黄埔一期生伍诚仁将军传略》等。现为陶默斋收藏,流传有绪,极为少见,堪称云石之宝。 石樵 (1764-1859年),名杜堮,山东滨州(今山东滨县)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巡游泰山,召试第一,恩赐举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翌年授翰林院编修。嘉庆二十年(1815年)任顺天学政。嘉庆二十四年(1815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道光元年(1821年)任兵部右侍郎、浙江学政。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左侍郎。道光二十九年重赴鹿呜宴,加太子太保衔。杜堮是一位高寿诗人,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是山东文言坛的盟主。清代书画家,工书、擅山水,著有《遂初草庐集》。卒年九十六,赠大学士,谥文端。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