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地里入党 抗日战场建功
2015-07-28 09:02:22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王长顺在讲述他的抗战故事 ——记抗战老兵王长顺 7月20日,记者一行来到抗战老兵王长顺家中,92岁高龄的王老正在院子里细心浇花。见我们到来,虽然行动不便且年事已高、听力衰退,王老还是很热心地把我们迎进客厅,回忆起当年的抗战故事…… 1943年2月,刚成年的王长顺当上了山东省广饶县牛庄区的民兵队长。3月份,日本鬼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扫荡,那是他第一次与日本军正面交锋。接到情报后,他立即组织民兵帮助村里的乡亲们抓紧转移,并将上级分配的4枚地雷秘密掩埋在村口日军的必经之地。这一次的行动炸死了日军2人、炸伤数人,还炸伤了几匹战马。 那时,鬼子经常到村里进行扫荡。一天晚上,当时任广饶县八区青救会会长的张龙潭正在村里宣传抗日,一察觉到日本鬼子有所动静就带领村民跑进高粱地中隐蔽起来。张龙潭告诉王长顺“共产党是中国的救星”,当时的王长顺还对共产党一无所知,经过一番解释,他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决心。当晚,王长顺就在这一片高粱地中,经张龙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抗战后期,日军节节败退,王长顺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于1945年1月正式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在这期间,王长顺同兄弟团共同解放了附近的几个县,俘虏了敌伪军千余人,打死日军10多人。部队乘胜追击,将日军赶到了德州城内,王长顺所在的部队也在外围的“黄河边”驻扎下来,与敌人打“麻雀战”,搅得日军不得安宁。5月的一天晚上,王老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指示,集中了约一个营的兵力,深入东营“黄河”附近的鬼子炮楼群,进行炸毁攻击。“我们没有大炮,就把炸药绑在杆子上,趴在楼子旁边把炸药用杆子放到楼上,点燃长长的导火线就跑,炮楼里的鬼子死的死,跑得跑,四下逃散。”那一次的战斗中,敌伪军在突围时被打死20余人,俘虏日军2人,王老在战斗中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新式“三八”大盖枪,战友和领导将这支枪作为战利品授予王老。 1945年的五月份,王老所在部队奉命参加解放平原县(济南北部)战斗,这场战斗共歼灭敌伪军二千余人,日军二十余人。受到重创的日军向北溃逃,七八个没有跑掉的坐在地上紧抱武器不放枪,不投降。当时,义愤填膺的王长顺不顾被暗枪所伤的危险,赤手空拳前去抢夺其中一个日军的武器,不料这个日军突然举起带刺刀的枪乱舞一通,王长顺的脖子被刺了一刀,顿时鲜血直流。日寇的举动激起了机枪手的极度愤慨,冲上前去就近对准日寇狠狠地扫射一通,顽敌才放下武器。这一役共俘六人,缴枪十六支。王长顺仅用胶布、卫生棉进行了简单包扎,又继续投入到了激烈的战斗之中。 艰苦的抗战岁月,磨练了一代军人的坚定、刚毅与执着。这位高粱地里诞生的老党员王长顺,退伍转业后立刻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继续发光发热,曾先后担任浦城县工业局局长、县经委主任、县政府副县长,为浦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很多事情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是王老在采访过程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但我们坚信,战火燃烧的岁月虽已远去,但抗战老兵的功绩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袁野 邱春静)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