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浦城乡镇街道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②
| 2025-11-06 10:01:16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深感使命在肩,机遇在前。”石陂镇旧馆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旭说。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他将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职责,着力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规范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中的引领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讲全会精神和惠农政策;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接下来,他将持续强化自身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为建设和谐美丽的新石陂贡献青春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基层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忠信镇“三支一扶”计划工作人员黄德意表示,“作为基层工作者,我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立足岗位实际扎实履职。”在日常工作中,他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村规民约修订完善、主动参与乡镇政策宣传讲解、配合应急部门做好安全检查等重点工作,深刻认识到基层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今后,他将持续发挥基层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效,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切实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注入基层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重要部署,明确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莲塘镇桐源村驻村选调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仪鑫说,“扎根桐源村的田间地头与农家院落,我深刻认识到,全会精神是破解乡村发展难题、指引振兴方向的‘指南针’。”接下来,他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扎根基层的坚定信念和务实行动,持续激活产业振兴动能,依托村里资源禀赋,深化“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桐源村特色菌种产业,让“小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大支撑”。同时,通过入户宣讲、庭院座谈等形式传“党音”解民惑,让村民清晰知晓“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蓝图,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共建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蓝图在桐源村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目标催人奋进、指引清晰。”仙阳镇选调生、文明办负责人鲍丹婷说,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她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会就“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的部署,为基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她将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核心任务,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入一线开展摸排。同时,充分发挥年轻干部优势,协助探索“党建+产业”双领办模式,依托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培育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深入挖掘乡土文化与生态资源,策划“农耕体验+非遗展示”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本乡特色的振兴路径。此外,她还将积极当好党的“传声筒”,整合“福小宣·乡村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创新开展“乡音播报站”“田间微宣讲”等活动,用亲切的乡音乡语解读“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前景。依托乡镇文化站,持续开展“非遗进乡村”活动,组织传统技艺培训、打造“百姓大舞台”文化品牌,不断激发基层文化创新活力,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切实推动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综合整理)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