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牧镇:特色种植“三重奏” 共谱乡村振兴曲
| 2025-10-17 10:25:05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智能大棚拔地而起、白菜秧苗绿意盎然、农户播种忙而有序……深秋的浦城层林尽染,九牧镇的山林与田垄间藏着别样生机。 近年来,九牧镇立足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灵芝、长杆白菜、百合等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当前,该镇三大种植产业齐头并进,处处涌动着希望与发展的活力。 灵芝基地:智能大棚 焕新升级提质效 “看这棚内的温湿度显示屏,数据实时跳动,通风、控温系统会自动调节,比传统大棚省了不少人力,灵芝品质也更稳定。”近日,在杉坊村仙芝楼有机灵芝示范基地,杉坊村党支部书记许昔全指着刚建成的智能温控标准化大棚说,“我们引进仙芝科技企业,今年初在基地种植了20余亩灵芝,上个月刚完成采收,产量和市场反响都不错。”
灵芝种植基地 据了解,该基地于2022年底启动建设,总面积110亩,已逐步进入稳定产出期。眼下基地的重点是推进智能大棚建设,项目总规划面积15亩,总投资 500万元,目前一期3.5亩大棚已建设完成,投资100万元,后续将用于灵芝精细化培育;二期建设正处于筹备阶段,计划明年3月份种下新一批灵芝。 “以前种灵芝全靠经验,天热了要掀膜、天冷了要盖草帘,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掌控棚内情况。”基地技术员陈章付的话,道出了智能种植的便捷。在一期智能大棚内可以看到,棚体采用钢结构框架,配套了物联网监测设备和自动灌溉系统,地面已完成平整,设备调试工作已全面完成,可随时投入后续种植。 “有了智能设备加持,未来亩产预计能提升30%左右,还能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许昔全说。 长杆白菜:育秧移栽 鲜爽酸菜盼上市 与此同时,九牧镇的长杆白菜也进入了育秧和移栽的关键时期。在黄毕村的长杆白菜示范基地,连片绿油油的白菜秧苗,数十名农户有序地在田间熟练地进行移栽工作。 “我们今年育了10亩秧苗,现在已经移栽了50多亩。”黄毕村党支部书记褚子洪看着田间嫩绿的白菜说道,长杆白菜是九牧镇的传统优势品种,因口感脆爽而深受市场欢迎,种植效益可观。 田垄间,可以看到刚刚移栽的白菜苗行列整齐,叶片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一些早移栽的菜苗已经挺立起来,展现出勃勃生机。还有部分田块里,密集的秧苗正准备被移栽。
移栽的长杆白菜 “镇里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进行统一加工、销售,解除了我们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趁这几天天气好,得抓紧把苗移栽下去。”正在弯腰移栽的吴贵进擦了擦汗说,他家今年承包种植了10亩地,农户以“白菜入股”合作社还能得到二次分红,按照往年价格估算,预计能带来2.8万多元的收入。 目前,九牧镇利用长杆白菜制作的酸菜已形成较完善的产业链,该镇在做好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的同时,通过校地合作,让土特产实现规范化生产,如今,“黄毕洋酸菜”已获得SC食品生产许可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了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浦城特产。 百合种植:播种正忙 丰收希望在田野 “大家播种时注意间距,种球埋深要均匀,这样后期出苗才整齐。”10月15日,在吴墩村的稻药轮作基地,黄忠义正在给田间播种的农户们指导技术。 田间的农户们分工明确,两人一组,各司其职。一边负责挖坑,另一边放入种球,动作娴熟,翻整一新的土地上,处处是忙碌的身影。
农户在田间种植百合 “今年百合种植共110亩,目前已经播种了60多亩,按现在的进度,5天后就能全部播种完毕。”九牧镇吴杉富联建村党委副书记郑武勇介绍道,百合播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苗,现在把种球埋进土里,就像是把“丰收的希望”种进了田野。 今年,收获的百合每亩产能约1600斤,产值达到64万余元,带动片区内80余户农户就近就业。据悉,九牧镇积极探索“跨村联建”发展模式,由吴墩、杉坊、富源三个村村集体共同入股,实现抱团发展,成立了吴杉富联建村党委并由联建党委领办了浦城县茂林修竹农林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山场、田地、毛竹山等各类资源要素,形成发展合力,该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和收购。 “跟着合作社种百合,不用愁销路,去年我试种了4亩百合,效益很不错,今年我又承包了40亩地,就盼着明年有个好收成。”种植户吴贵荣的话语间,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从灵芝智能大棚到连片白菜地,再到忙碌的百合播种现场,九牧镇的特色种植产业正以“多点开花”的态势,汇聚成“百业兴旺”的强劲动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特色种植产业的扶持力度,让更多农户通过特色种植实现增收致富,让田间地头的‘特色作物’变成乡村振兴的‘致富钥匙’。”九牧镇党委书记黄林彬说。(连丽云 刘晓婷)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