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浦城:“三体共育”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2025-08-27 09:07:52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美术课上对着课本单纯的临摹,到跟着城区学校老师的教学视频学习;从农村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匮乏的困境,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便利……

这一变化,源于浦城县近年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推进“三体共育”工程——通过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教研联合体、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同发力,破解城乡教育差距难题,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名学子。

城乡共融

让优质资源跨山越岭

自从城乡学校结成共同体后,学校积极开展教师互派交流,这不仅推动城乡学校的教学进度、常规要求趋向统一,也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城区的优质课程。

“我们还计划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课程资源库,将城乡学校开发的各类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上传共享,方便城乡教师随时查阅、下载和使用。”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礼圣告诉记者,同时,教共体学校每学年春季都会开展教师交流摸底,优先选派骨干教师。今年已实现互派教师22人——管厝学校6名教师到梦笔学校交流学习,梦笔学校6名教师到管厝学校支教;实验小学派出6名教师至濠村中心小学,濠村中心小学4名教师到实验小学交流学习。

开展“送培送教”暨薄弱校教学调研活动(资料图片)

更关键的是,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绩效考评取两校平均数,结果共享,不再只看单校成绩,而是看整体提升,这样核心校和成员校才能真正‘抱成团’。”县教育局基础教育教研中心主任吴氏兴说。

在“互联网+”教育数字化战略引领下,城乡学生的互动突破地域限制。去年,实验小学与濠村小学联合举办首届科技节,城乡学生线上线下共同参与机器人搭建、科幻画创作,通过视频连线交流设计思路。“互联网+”同步教学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城乡学生得以常态化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教研联动

为教师成长搭台赋能

同样一节语文课,城区老师侧重情境导入,农村老师更注重基础积累,“同课异构”的模式让更多老师找到了兼顾两者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浦城县为促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推动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构建起“县—片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将全县22所中学组建为高中片区和中片、南片、北片四个片区教研机构。其中,梦笔学校作为北片区龙头校,去年12月联合仙阳中学、管厝学校等7所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仅梦笔学校就承办16节公开课,仙阳中学承办9节公开课,课后通过“分组研讨+专家点评”,为教师提供作业分层策略、技术融合等实用建议。

开展教学视导交流座谈会(资料图片)

在中学片区教研活动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的基础上,浦城县教师进修学校进一步从全县教学实际出发,优化教研内容。教师进修学校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梳理出“文言文教学难点”“物理实验操作误区”等教研主题,让教研活动不走过场。据了解,去年实验小学牵头的“实小—石陂—濠村—水北街—荣华”片区教研,分别在实小、水北街中小设专场,解决了农村学校科学实验器材不足如何开展教学等实际问题,“现在农村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很高,很多人主动申请上公开课,专业成长特别快。”王礼圣说,通过这些活动更好地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大大激励了全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家校社同心

织密学子成长守护网

“以前总不知道怎么陪孩子,参加家长学校的‘亲子阅读课’后,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孩子愿意跟我分享想法了,家庭氛围也更融洽。”浦城县和平小学学生家长邝女士的感受道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目标。

作为南平市推进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区域,浦城县紧扣“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目标,以学校为主阵地率先发力。目前,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已100%设立家长学校,推行分级家访制度,定制化对接家庭需求。“我们组建了家庭教育师资库,还开展亲子工作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校共育从‘单向通知’变成‘双向互动’。”王礼圣告诉记者,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当地还联动卫健、团委等部门,组建心理健康“四支队伍”,筑牢学生心理防线。

近年来,浦城县大力试点家长积分制,鼓励家长学习科学育儿方法;结合“书香浦城”建设,常态化开展亲子共读、经典诵读等活动,推动优良家风传承。同时,各部门整合资源,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免费向学生开放;依托“行见八闽”研学实践圈,挖掘闽北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从城乡学校“手拉手”,到教研活动“心连心”,再到家校社“肩并肩”,浦城县以“三体共育”为抓手,正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每一名学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朝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稳步迈进。(曹歆雨 柳志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00010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