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浦城警方“三防六联”锁牢水域“安全门”

2025-08-25 11:55:49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晨雾中的浦城县南浦溪畔,退伍老兵黄新余佩戴着醒目的“老兵志愿服务队”红袖章,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水面,如今这里已成为周边居民安心散步、孩童嬉戏的乐园。

河滨街道近3万群众沿8.4公里南浦溪岸线而居,家长对孩子近水的担忧曾是常态。三年来,浦城县公安局河滨派出所创新推行“三防”“六联”“零事故”的“360”机制,将这条“夺命河道”织成“平安示范带”,走出涉险公共区域安全治理新路径。

“三防”:共筑立体防线

清晨5时许,南浦溪畔草叶凝露,由民警、辅警、蓝天救援队队员等组成的专业救援队已背着救生装备出发。这支核心力量每日沿8.4公里河岸巡查,筛出高危时段隐患。

“夏季学生放假,早5时到7时、午后2时到4时、傍晚6时到晚8时都是高危时段。”民警唐勇的巡逻鞋跟已磨出浅沟,“岸线深浅滩、暗礁、回水湾,哪里孩子爱扎堆、老人爱钓鱼,都得记在心里。”

民辅警在涉险公共区域巡河

与专业救援队相呼应的,是遍布河岸的“草根力量”。28名退伍老兵志愿服务队队员平均年龄62岁,熟稔每处“亲水陷阱”。“柳树林下水浅,却有2米深暗坑。去年夏天,我劝走3个摸鱼的娃。”黄新余摩挲着腰间哨子,这是他劝离危险行为的“武器”。不远处,“娘子军民兵连”12名成员沿步道巡查,帆布包里除了防溺水宣传单,还有创可贴和藿香正气水。她们既是宣传员,又是临时“安全员”。

岸边物防设施如沉默卫士。35块警示牌沿河岸排开,除“禁止野泳”外,还标注“此处水深3米,暗流危险”等具体提示;80套救生圈和救生绳固定在橙色专用箱,“紧急取用”字样醒目。16.8公里警戒区用红白栏杆圈定,分隔危险区与休闲区。居民王阿姨带孙子散步时总会提醒:“越过这道线,老兵爷爷就该吹哨子了。”

使用无人机巡河

技防让人防、物防更显智能。“溪水凉,性命重,莫贪一时爽!”高空无人机循环播放方言警示。这套“空中+地面”系统覆盖偏僻河段,去年夏天及时劝离了3名在隐蔽滩涂野泳的少年。

“六联”:激活共治生态

“三防”是骨架,“六联”是让骨架动起来的血脉。河滨派出所作战图上,六种联动机制如齿轮咬合,将分散力量拧成绳。

联防机制的“时空精准度”藏着巧思。夏季高温天,巡逻频次从每日1次加密到3次,民警在烈日下步巡,警服被汗水浸透。最忙时,民警从下午4时到晚上8时,连续劝离17拨靠近危险水域的群众。

联查机制像“安全体检仪”,定期扫描河岸隐患。每月10日,派出所联合综治办、河长办、社区工作人员组成“体检队”,带检查表排查救生圈卡扣是否牢固、警示牌是否被树枝遮挡、易滑坡河岸是否有裂缝。2023年至今,134次排查整改116处隐患,为3处无照明夜间亲水点加装路灯,给5处松动护栏加固底座。

联训课堂互动热烈。方志敏广场树荫下,蓝天救援队教官演示心肺复苏:“按压深度5厘米,频率每分钟100次……”近日,这一宣传活动吸引200多名群众参与,不少家长带孩子围观学习。3年来,187场培训培养了28名持证救护员。

组织工作人员开展防溺水救护培训

“人机协同”联巡模式提升防控效率。夏季午后,无人机低空飞行,“飞手”通过镜头发现远处浅滩孩子戏水,立刻用对讲机通知附近巡逻队员。5分钟后,民警赶到,无人机悬停警戒。这种模式,让1000多名下水者被及时劝离。

联动机制将学校、家庭、派出所拧成“一股绳”。水南中心小学“巾帼警务室”里,民警给孩子们讲防溺水故事,台下孩子紧挨“远离危险水域”绘画认真倾听。同时,“派出所—学校—家长”微信群里,“今日南浦溪水流较急,请勿靠近”的提示被8000多名家长阅读。“线下宣讲+线上提醒”让安全意识渗透日常。

巾帼警务队女警们在清水漫道进行防溺水宣传

联宣机制让安全声音无处不在。“河滨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公众号最新防溺水宣传片发布即有3000多阅读量,民警用方言讲解的“六不准”被居民转发到家庭群。沿河1342户居民微信里有民警好友,他们既是安全信息接收者,也是“民间眼线”——去年汛期,张先生拍下“孩童在漫水步道玩耍”的视频发给民警,避免了意外发生。

“零事故”:彰显治理智慧

今年8月,河滨街道居民余某一家重绽笑容。

6月30日,余某因抑郁症发作坐在水南浮桥边不慎落水,民警救下她后,派出所启动非警务警情闭环机制,联合街道综治办、民政办为这个困境家庭奔走——余某有重度抑郁症和慢性病,5岁女儿需手术,家庭拮据。一个月后,母女俩低保申请获批,每月1200元解了燃眉之急,余某也顺利进行手术。“民警不光救了我的命,还帮我们家渡过难关。”余某的母亲任某说起这事眼眶发红。

民辅警在南浦溪劝离戏水的学生们

这份“零事故”的守护,藏着治理理念的深层转变。从2021年溺亡事件后的“亡羊补牢”,到如今“前置预防”的主动作为,河滨派出所将资源和精力更多投向风险源头。正如所长陈宏所说,“一次成功劝离,可能比十次救援演练更有价值;一块醒目警示牌,或许能挡住一个家庭的悲剧。”

力量整合是关键。当公安民警、退伍老兵、巾帼志愿者、学校老师、普通居民朝同一目标努力,“各管一段”的碎片化治理便可变成“攥指成拳”的合力。72岁的“民间巡河员”刘大爷说:“我每天散步多看几眼水面,就能帮民警多分担一点压力,河安全了,住着才踏实。”

从河滨派出所的实践,我们不仅看到一条河流的安全转型,更看到基层治理智慧。“360”机制的精髓,是以“三防”筑牢物理防线、以“六联”激活社会力量、以“零事故”守住生命底线。“这份南浦溪畔的平安答卷告诉我们:守护公共安全不是某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大合唱’。当每个人都成为安全防线一环,每条河流、每片公共区域,都能成为滋养生命的幸福港湾。”浦城县公安局政委连学良说。 (汤仙念连丽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00010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