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市到县域,首店何以拓市场?
2025-07-18 09:13: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7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王玥明 通讯员 邓贤龙 王晓云) 当前,全国多地正布局首店经济。当都市首店竞逐“高大上”时,县域首店在解答另一道命题。以南平邵武为例,在这座常住人口仅26.7万、首店主力消费人群(15~39岁)占比不足1/4的山区小城,外来品牌如何扎根? 市场下沉已成趋势——据统计,2019—2024年,县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从36.8%提升至38.8%。麦肯锡预测,2030年,超66%的个人消费增量将来自三线及以下市场。 自2023年出台首店扶持政策以来,邵武已迎来百余家首店。没有大型综合体,星巴克、喜茶等外来品牌却正在老商圈形成“类综合体”。记者走访当地两家典型首店,探寻它们如何在县域市场寻求突破。 “大城开小店,小城开大店” 夏夜的县前街,牛肉粉混着臭豆腐的香气漫过街角。140多平方米、两层楼规模的库迪咖啡亮着暖灯,在周围一众小店中格外显眼。 推开门,冷气裹着热闹扑面而来:年轻人三三两两围坐,组队打起手游;几名生意人借着灯光核对账本;“姐妹花”咬着吸管说起悄悄话…… 这条曾经以服装零售业态为主,一度凋零的老步行街,近年又被各种小吃店和这家“巨型”咖啡店重新捂热。 “有句话叫‘大城开小店,小城开大店’。”库迪咖啡(邵武福临东南店)联营商庄杨韬擦着吧台,一语道破生意经,“在全国库迪门店中,这家店占地面积或许能排进前三。” “总公司偏爱写字楼店型,10名进店客人里就有8名购买,但白领高频消费的场景在邵武行不通。”他解释,“我们改走‘休闲吧’模式。大城市租金高、节奏快,客人买了就走,谁有空坐下喝咖啡?县城不一样,平时白天,‘宝妈’能把楼上坐满,从孩子成绩聊到买菜砍价,一下午就过去了。” 墙上,“9.9元(一杯)”的字样直击人心。“学生攒着零花钱就能买,上班族来蹭空调更不心疼。”在他看来,这些年,不论城乡消费者都愈发理性,“不追奢侈品,就认实在”。这正契合库迪的供应链优势——比起自己采购,总部直供的非洲咖啡豆更加质优价廉。 试营业时,门店靠外卖平台“1元喝咖啡”的活动赚起吆喝。“邵武人口不多,脸熟了,生意就长了。”他记得,有几名中年人连着几天来消费,成了雷打不动的老顾客,“县域虽然人口密度低,但像块待耕的处女地——只要坚持品质,慢慢培育客户习惯,就会有收成。” 店里,外卖下单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奶茶店6个人忙翻天,我们一两人就够。”他告诉记者,“我们做‘减法’生意,不做便利店模式,因为周边已饱和;不碰鲜果品类,因为物流和品质难把握。低利润行当,要靠量取胜,拼效率,少折腾,把‘社交空间+平价咖啡’做透就好。” 宝妈可以暂别家务,学生放学后能坐在一起休闲片刻,生意人在此临时办公……这里不只是咖啡店,还是各种群体不必“逃离”县域就能找到归属感的社交空间。用大品牌的供应链优势嫁接本土需求,便是“庄杨韬们”开好县域首店的秘诀。 “百科全书式”菜单 傍晚,邵武市人民广场,广场舞的音乐刚刚响起,几步之外占地800多平方米的餐吧“品众 林肯集市”便点亮了半条街。 “听说这里一份牛排卖1000块?”面对记者提问,创始人严斌翻着菜单笑了:“那是6人份的‘战斧’牛排,我们也有80块的品质牛排。”不仅如此,这家从厦门开到邵武的餐吧,传单上印着“一线城市品质,五线城市消费”的标语,同款菜品比厦门店便宜四成,50元的小份原切牛排也即将上新。 与厦门店专注西餐和精酿啤酒不同,这里的菜单像美食的“百科全书”:果木烤牛肋条、培根松露比萨、脚掌糍炒黄牛肉、冬瓜青蛾汤、闽南海蛎盖饭、比利时精酿啤酒……甚至还有四档辣度的日式烧鸟。 “正宗的烧鸟‘提灯’(即鸡卵巢以及卵巢内未成熟的鸡蛋)是半熟爆浆的。刚开始,不少客人投诉‘生内脏怎么吃’。后来我们根据消费者习惯做成了全熟,便成为‘爆款’。”严斌介绍,此外,传统烧鸟讲究盐酱烧本味,没有辣度可选,“但邵武人嗜辣,索性把不辣款留给喜欢正宗烧鸟的客人,再提供三档辣度适应大众口味,让大家都吃得舒坦”。 从厦门的高端精酿西餐厅到在邵武开分店,严斌起初心里没底:“这里没通高铁,我们在邵武也毫无人脉,不知道前期怎么撑过去?” 转机来自当地政府的“店小二”服务:帮忙选址、补贴装修、对接各种优惠券……更意外的是邵武人的包容——本地人碰面都说普通话,陌生客人进店,还会被邻桌推荐菜品,“从零攒客的底气就是这么来的”。 他很快摸清了小城:总人口比厦门最偏城区还少大半,年轻人占比更低,没法像厦门那样专攻年轻人市场,必须覆盖全年龄段客群。 晚上7点,孩子们围着泡泡机嬉闹,家长一边吃着意面一边轻声聊天;9点,驻场歌手的抒情歌声响起,商务人士喝精酿啤酒谈项目,妆容精致的女士分食比萨,穿拖鞋的大叔就着啤酒啃着紫苏牛蛙……“既有本地师傅做土菜‘脚掌糍’,也有厦门调来的西餐团队,谁都能吃到喜欢的菜。”严斌介绍。 此外,他本想照搬厦门的“集市”模式:分设汉堡、牛排、酒水等档口,让客人自助选餐。可邵武人一坐下就不动了:“来这么讲究的地方,还得自己端菜?”他连夜改回扫码点餐,发现效率反倒更高:“厦门分设档口,每个档口都必须有人值守。在邵武不分档口,腾出更多人手。” 物流也是道坎。“有次,食材从广东通过冷链发到福州、建阳,再到邵武,一耽搁就变质了,损失几千元。有了这次教训,我就努力做大规模,多订货,摊薄成本。”严斌说。 他的门店还加入“邵武人才服务联盟”,给引进人才和荣誉市民提供6.8折优惠。这招精准对接了金塘工业园区商务人士的需求。作为全国氟新材料产业高地,园区聚集了不少江浙沪投资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需要体面的商务洽谈场所。“他们既喜欢合口味的中餐,也认可高端精酿啤酒的品质。”严斌索性在园区内增设小吧台,让新鲜精酿随叫随到。而今,这些客群已成为店里消费最稳定的“超级VIP”。 经过不断调整和适应,而今,邵武店菜单上新的频次远高于厦门店。严斌认为,邵武虽然人口少,人流量也少,“来来回回就这些客人”,但只要把每个细节都打磨到位,把每个回头客都变成“活招牌”,在山城县域也能把餐吧经营得有声有色。眼下,他正在积极筹备南平建阳的新店。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