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政策+农业机械+“科特派” 让规模种粮大有可为
2022-10-20 10:16:09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田生态保护与修复,随着各种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地落实,我对种田更有信心了,所以在短短5年时间里就敢把水稻的种植规模扩展到4800亩。”10月17日,在观看完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浦城县临江镇水西村种粮大户马芳华表示,他将响应中央的号召,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持续为地方粮食储备出一份力。 马芳华种植的稻子丰收 “示范片的秸秆还田、机插机收、催芽肥、耕地地力等各项补贴加起来,每亩补贴超过200元,全年农业补助资金接近60万元。”马芳华对这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十分了解,每年的各项农业专项补助资金帮他缓解了不少资金链上的困难。 浦城作为福建粮仓,新式的农业机械也是第一时间得到推广。而马芳华开办的万鑫家庭农场每年会定期举办两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现场观摩会,目前已经持续4年举办,累计超过500户接受培训。 观摩学习水稻现场机收 “机耕、机插、机收和统防统治,我交给县里的三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让他们帮我作业,这样我只要专注于育秧和烘干就可以了。”马芳华说,他今年种植4800亩水稻分布在三个乡镇10个村,交给农机合作社作业,只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收割完成,预计支付酬劳230万元,全年总产约3500吨。 “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而马芳华的水稻基地不仅有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团队入驻指导,还吸引了省农科院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前来试验水稻品种选育。且诸如再生稻种植技术不同时段田间施肥配比、土壤监测、再生稻头季收割留桩高度测试、秸秆粉碎还田、稻菜轮作模式等试验的不断进行,对其基地乃至浦城县的水稻种植技术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惠农政策带来了补助资金,购买农机合作社专业服务节省了生产成本,“科特派”入驻指导则提高生产力,这几项措施的同步进行,在节本增效的同时,也让农民看到了规模种粮的前景,种粮也就越来越有信心了。(叶永仕) |
相关阅读:
- [10-20] 浦城:项目建设“组合拳” 打出推进“加速度”
- [10-20] 南平市党员干部群众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 [10-19] 小锥栗变成致富黄金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