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文艺文化 > 正文

遇见浦城 遇见闽派古琴

2022-09-19 09:20:33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刚到浦城,我就被这里的古城墙深深吸引了,仿明式的厚厚墙砖上,不少还刻着“祝徐氏捐修全城”“嘉庆十五年”等字样,这位深明大义的老太太不禁让我敬佩不已。后来,在浦城待得越久,就越发的爱上这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的古老又充满文化积淀的城市。

一日,偶然经过一家琴馆,里面传来阵阵动听的古琴曲调,顿时一幅溪山鼓琴图就浮现在脑海里:几位隐士相聚在山峦叠翠的小溪边,旁边的小炉上正煮着一壶香茗,桌上摆了一盘看不出胜负的棋局,旁边的一位隐士悠然地弹起了古琴,那琴声合着溪声,忽缓忽急,忽慢忽快,正应了白居易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曲终了,我不由自主走进琴馆,馆主郑宇,是浦城县古琴斫琴制作非遗技艺传承人之一,后来他成了我的古琴启蒙老师。他向我展示了古琴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制胚——挖槽腹——合琴——上漆——打磨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历时数天乃至数月方可,选材和尺寸更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古人向来把琴拟人,古籍记载伏羲、神农、黄帝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今,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浦城闽派古琴作为古琴的一个分支,也被列为福建省非遗。

古代文人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只有古琴是悦己的,它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身养性之用。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心平气和,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大音希声”“至乐无乐”在古琴中能得到最好的体现。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体验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

在后来的学习中,我知道了浦城有自己的古琴派系,称之为浦城派,也叫闽派,是清代后期兴起于福建浦城的一个古琴流派,创始人为祝凤喈等,祝凤喈,字桐君,福建浦城人。他出身于琴学世家,其父亲好琴,家中藏琴颇多,有“十二琴楼”贮之。《与古斋琴谱》《与古斋琴谱补义》是祝桐君编订的琴论专著。这两篇著作几乎谈到了琴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其中对于古琴音乐打谱、制曲、演奏、琴乐审美、教育传承等几个方面的分析,颇有独到见地。

老师告诉我,祝桐君总结学琴经历有三个阶段:“初变知其妙趣,次变得其趣妙,三变忘其为琴之声。”我问老师,那我现在学到什么阶段了?老师笑了一下:“你啊,还没入门”。我看着因学琴手指头上起的老茧,心里纳闷,学了大半年了自以为在老师众多门生中算是弹得不错的了,“勾”、“剔”、“抹”、“挑”闭着眼都会了,结果是还没入门。老师告诉我,要想学好古琴,不仅仅是学习它的弹奏技法,关键是要弹出古琴的“神”和“趣”来,把曲子创作背景、结合自身文学修养、创作者和弹奏着的当时的心境和技法结合起来,方可弹奏一首好曲子。以“道”合琴才能达到琴与人相合,琴人合一的境界。

我看着老师静静坐在那里弹琴,完全沉浸在自己和古琴的世界里,我想这时候的他与古琴大概就是琴人合一吧。我轻轻坐在茶桌前,泡上一壶茶,在茶香氤氲中听琴、品茗,幸之!感谢浦城,在这里,让我遇见闽派古琴,觅得良师。(陈婉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