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明前进方向
2022-04-21 09:20:5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彰显了我们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自信,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 突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工作千头万绪。要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高效组织、有序展开,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就能产生“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的作用。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们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必须抓住这个总抓手,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 促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实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极大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越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定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等重大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晰、立场特别坚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 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推动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立法步伐。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民生领域立法。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新型毒品犯罪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修订工作,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