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021-12-06 10:56:36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的权利,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坚持民主集中制,保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本质要求,明确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大原则、思路举措、重点任务,为新时代人大制度发展完善和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要求到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10月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和主要工作,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体现在以下方面。 加强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制度更加成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途径和制度载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及时制定修改法律、作出决定决议,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等。从2015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连续7年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工作汇报,这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制度。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更加成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是一套科学严密、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组织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组织法增设了总则一章,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政治原则,完善了主席团和委员长会议职权的相关制度,完善了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相关制度。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完善了会议召开制度、严明了会议纪律、适当精简了会议程序,提高了议事质量和效率。 国家机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制度体系及其工作原则。201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对监察委员会的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下,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在国家权力配置上,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职权分别由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行使。各国家机关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整体,从制度机制上杜绝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弊端。 立法制度和体制更加成熟。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崇高事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立法制度和体制不断健全。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修改立法法,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进一步完善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立法规划、计划,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保障人民参与权相关规定。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严格界定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边界、规范授权立法、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规范、和谐、统一、权威。 监督制度和机制更加成熟。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法律实施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制度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大局、贴近民生、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和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监督。积极落实党中央交付的重大改革任务,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关于贯彻〈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等,从制度层面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职能。健全备案审查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规程(试行)》、《法规、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办法》,为备案审查工作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工作指引。 基层民主制度更加成熟。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更广泛、更充分、更健全的人民民主的迫切要求。2015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以基层国家政权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为抓手,加强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街道人大工作机构、乡镇人大主席团的组织建设。这是新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将“全过程民主”写入其中;修改了地方组织法、选举法和代表法,从法律制度上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审查联系点,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发生堵塞。 保障代表主体地位的制度机制更加成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提高代表议案建议的提出和办理质量,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代表制度,建立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机制,拓展代表视察、调研范围,支持“一府一委两院”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系,加强代表履职服务保障。各地方人大积极推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为代表搭建了立足基层、贴近群众、覆盖城乡的工作平台。2019年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35条具体措施,为新时代更好坚持人大代表主体地位、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