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1-10-28 09:08:33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二、坚决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但要看到,未来随着人口增长、消费升级,粮食需求还将刚性增长,紧平衡将会越来越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必须抓紧抓实,确保粮食面积、产量不掉下来,供给、市场不出问题,真正做到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害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直接关系产业安全和粮食安全。当前,我国种业主要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必须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现在一些地方存在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务必坚决纠正。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一批真正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同时,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按照“政策保本、经营增效”的思路,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稳定和加强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办法,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落实地方抓粮的义务和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确保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共同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保供给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关键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多样就是满足消费者对丰富多样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统筹抓好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副产品生产,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性。保质量就是强化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必须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一方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发展基础还较弱,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很重。党中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就是要扶上马、送一程,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易地搬迁也要进一步强化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同时,对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各省确定的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另一方面,用乡村振兴的办法加快农村发展步伐。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到底靠发展。依托农业农村独特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农民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足。要认真总结借鉴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制度成果和精神财富,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逐步实现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