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理论 > 正文

践行新发展理念 建设美丽新浦城

2018-10-31 17:03:56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生态银行”是南平市积极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绿色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模式。对于浦城这个生态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来说,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践行新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和特色,抓住绿色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财富,实现人民富裕、产业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是“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挑战和任务。

浦城是福建省的“北大门”,有着“中国丹桂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福建粮仓”等美誉,是全国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和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做优做足“山”“水”文章,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现代农林牧渔业,探索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生态银行”建设,支持发展优质水稻、灵芝、香榧等特色种植,让浦城的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资源变资产,实现浦城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

坚持生态优先,护好青山绿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浦城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青山绿水是实现绿色发展之基。为此,我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强推进“河长制”,持续推进“四绿”工程,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森林县城创建。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通过“编制一套表、编绘一张图、编发一本证、搭建一平台和探索一些解决办法”的“五个一”试点工作模式,加快土地、矿产、林地、水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明晰和效益价值可量化,摸清家底,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提供新路径、新方法,为加快“青山变金山”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严格林地审批和林木采伐监管,持续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全面淘汰“黄标车”。坚持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抓好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并创新检审衔接工作机制。浦城县检察院与县审计局于20184月签订《关于建立生态资源行政检察与审计监督相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和审计监督在促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增强了监督合力和监督实效。聚焦现代农业,打造绿色品牌。作为农业大县和“福建粮仓”,自古有“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之说。我县现有耕地面积53.68万亩,如何在现有耕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发挥生态优势,让粮田实现增产增收和增值效,产生“生态银行”效益。近年来,我县围绕“一产接二连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创业园及示范基地发展,科学流转和集中零散土地资源,大力培育发展粮食、薏米、灵芝等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农民,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浦城大米”现已列为“武夷山水”推广品牌之一,我县引导、促进粮食生产加工省级龙头企业浦城县旭禾米业有限公司,发展有机水稻种植,打造“浦城大米”品牌,提升浦城大米价值。该公司今年在管厝乡里林、河源,万安乡大游等生态优美乡村,流转1万余亩粮田种植有机稻,采用全程绿色标准种植,并安装监控系统,通过大数据“云端”实现粮食生产从育秧到收割的全程监控,其产出的有机大米每公斤可达40余元,亩产增值5倍以上。丹桂、薏米、灵芝草被称为浦城“吉祥三宝”,对此,我县着力扶持培育仙芝科技、木樨园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浦城灵芝、薏米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基地连接农户,公司从栽培技术、产品收购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实现种植农户的增产增收。当前,我县已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优质稻示范基地6.5万亩、薏米基地2.9万亩,灵芝7000多亩,打造出了“仙芝楼”“旭禾”“浦之玉”“木樨园”等知名品牌,并结合扶贫开发工作,真正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产增收。

加快林业产业培育,淘金“绿色银行”。我县面积338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6.49%,竹林资源可谓是一个地方的“绿色银行”。近年来,我县扎实推进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建设,通过造林绿化、资源培育,强抓项目引进和建设,加快林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走出一条条绿色“淘金”之路。组织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生态环境、气候等县情调查,立足实际,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盘活林地资源,流转和引导林农种植效益好、见效快的经济树种,发展宜林宜游生态项目,从而既实现林地增值,又护住了绿水青山。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生态树种,集果用、材用、油用、药用和观赏于一体,不但栽培价值高,而且生态景观效益好。我县优质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香榧产业发展,引进福建三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其为龙头,发展香榧种植,现已在水北街、忠信、管厝等乡镇种植香榧7000余亩,很多山地还是杂草丛生的林地边角地及抛荒地,种上了香榧,实现林地的增值和农民的增收。为促进林地、林场产生最好效益,让林地成为“生态银行”和林农的“聚宝盆”。我县还制定竹林产业、林下经济发展扶持促进措施,着力推进竹材笋精深加工、竹海旅游、香榧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示范推进中药材种植、蜜蜂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2017年林下经济种养殖面积达108万亩,实现产值13.45亿元,涉及农户数3.5万户,合作社243个。

我县有竹林73万余亩,每年可生产商品竹1000多万根,鲜笋10万吨,长期以来,笋竹是山乡竹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我县积极培育和引进竹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延伸竹产业链条。位于工业园区的鑫隆达竹业公司,是我县2014年引进的目前全省唯一一家生产竹皮新材料的绿色企业,去年,该公司年产值已达3000万元。目前我县已引进竹加工企业60多家,还着力引导推进发展竹林观光、竹海旅游,实现竹农增收的多样化和竹产业的“三产融合”。“省级最美休闲美丽乡村”水北街镇际岭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3000亩的连片竹海公园,引来游客络绎不绝。现每年到际岭的游客达1万多人次,村民通过卖土特产,开农家乐等方式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激活旅游资源,推进全域旅游。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为让浦城的生态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生最佳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县依托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积极融入“大武夷”旅游圈,从挖掘文化内涵、引入先进理念、提升原有基础等方面着手,全力打造“清新福建、诗画浦城”旅游品牌。因地制宜推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我县按照“以水补山、以山带水、山水相融”理念,推出一批新景点、启动一批新项目、激活一批新业态,开创全域旅游新局面。成立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EPC模式重点推进匡山、浮盖山等项目建设,总投资约16亿元。为推进“产城景”深度融合,我县谋划开工了水美城市、龙头山公园、练夫人广场、丹桂河味街等一批产城景融合项目,全力打造旅游新业态。着力推进“回归工程”注入发展“活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大打“乡情牌”,实施“浦商回归工程”助力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在建的“回归经济”项目有富岭镇大水口民宿度假村、浦城县腾云尖国际养生度假区、“醉美画乡——枫溪”等,总投资达30多亿元,为乡村振兴及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与气象。同时强化宣传推介,今年以来,我县结合各类主题活动,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举办首届浦商大会、美食文化旅游节、全国摄影大展、灵芝文化节等活动,参加浙闽赣三省边界全域旅游战略合作第一次会议,筹备浦城首届旅发大会暨第二届丹桂文化旅游节,促进了“运动+养生+文化+农业+休闲+旅游”的融合,提升了浦城影响力。自2014年来,我县每年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都保持15%以上增长,2017年旅游接待总人数304.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69亿元,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银行”效益。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