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筑基石 因地制宜拔“穷根”
2018-10-24 14:34:11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10月16日,在官路乡姚宅村,周炎根正在察看他家种植的6亩薏米的长势。“今年的薏米长势还不错,预计11月前后就可以收成了。”周炎根的老婆肢体重度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一家四口人都指着他一个人劳作过活,生活过得很是艰辛。“去年我种植了5亩薏米,并和神农薏米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增收了8400多元。”周炎根告诉记者,今年他扩大了种植面积,加上其他的扶贫政策叠加,自己的日子算是越过越红火了。 官路乡农技站站长邱国富告诉记者,浦城薏米现在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仅官路乡目前就种植薏米约8000亩,带动贫困户80多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扶贫带动效果明显。”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拔去“穷根子”的根本路径,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2018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输血”、“造血”并重,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浦城是农业大县,因此我们在产业扶贫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特色农产品产业扶贫项目,立足‘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户一策’,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全力带动农民致富。”县农业局领导告诉记者,目前我县通过薏米、灵芝、粮食、养蜂等特色产业项目,累计带动农户2100多户,户均增收近5000元。 灵芝、薏米、丹桂被称为“浦城新三宝”,这两年以仙芝楼集团为代表的灵芝产业发展迅猛,年产值可达约3亿元。“我们企业现在有灵芝种植基地约7000亩,分布在忠信、管厝、仙阳、水北等10余个乡镇,目前带动贫困户有80多户。”公司基地办工作人员说,企业带动的好处是可以因人因户施策,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帮扶。“我们企业帮扶的模式有三种,一是农户以小额信贷方式入股公司,每年靠分红可以增收3000元左右;二是由我们以成本价提供菌包给农户,日常派出技术员进行指导,产出灵芝由我们统一收购;三是以劳动力形式到公司打工,获得稳定收入。”目前,我县已经培育出了圣农公司、仙芝科技、木樨园等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各类具体帮扶模式,扶贫带动效果明显。 为加大对各类农村经营主体的支持,大力发展养蜂、竹子、粮食等“接地气”的特色农业产业,我县在落实上级一系列扶贫政策外,今年年初还出台了《关于实施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增收奖励补助办法的通知》,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奖励机制,实现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增收。目前,全县共扶持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的新型经营主体58家,合计带动贫困户704户,带动方式主要有纳入合作社成员、流转贫困户土地、在合作社务工、提供农产品服务等。此外,我县还全面加大资金保障,积极发挥小额信贷等扶贫政策资金的作用,促进产业发展。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政策,采取户贷户用、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增产增收。截止目前,小额信贷累计放款5229.3万元,累计带动户数2138户,覆盖率达39.69%,其中2018年放款1406.15万元,贴息金额80.61万元。 (袁野 吴勇君)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