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文艺文化 > 正文

从城墙砖看——历代官民对浦城城墙的维修史实

2018-06-07 16:42:32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5年始,我县文物部门根据浦城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已从民间和相关机关单位征集收贮大量的城墙砖,经清洗后辨认,除有模印“嘉庆十五年”“祝徐氏捐修全城”字样的城墙砖外,还发现大量的模印“浦城”“浦城县”“官绅士庶协力修造”、“孟琇捐修全城”,“咸丰七年添修浦城”,“光绪廿一年”等字样的城墙砖。

 

 

浦城的城墙据史书记载,初建应于汉建安元年(公园前135年),东越王余善在境内筑城抗汉东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余善被汉军击败,越民被徙江淮间,城堡废圪。

根据浦城的旧志记载:本县的城墙自元代开始修建: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县尹吴锬、守将岳成祖为抗浙江青田寇攻占浦城,循汉旧址筑城。

初筑城墙范围东至越王台,北包皇华山,南濒大溪,西堑深濠,方圆7里,辟四门。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军下福建,先克浦城,张指挥使镇守浦城,以域太广,减东向之半再筑新墙。

明洪武二年(1369年),守御浦城的军队撤出,城墙遂废。洪武十二年(1379年)知县张宗颜将废城推平建民房。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金溪人何俊来浦为县丞,处州矿匪叶宗留屡侵县境,为抵抗矿工起义部队,俊率军民筑土城,堑城壕,备器械,率民兵拒敌。

明成化六年(1470年),都御史滕昭巡抚至浦城,认为“浦城为闽首地,邑控闽江上游,不可无城可守,土城不固,宜更筑以备非常,疏请得旨,于成化九年(1473年)由按察司副吏刘城董其役而开建,成化十年(1474年)12月建成。城周十里多,高一丈九尺,宽三丈八尺。周围一千八百丈,上立埠堞,下浚深沟。墙体外用坚石,中以填土,分列五个城门:东为金凤门(在龙头山首),西为迎远门,德星门,南为南浦门,北为拱北门。又附五个小门以利通水。

其后,万历年间知县黎民范、方道通,天启年间知县高钦舜,崇祯年间知县杨鹗等官员均有对城墙进行维修。

明代末期官府衙门依堪舆学士(地理先生)之言,将金凤门从龙头山移至金鸡岭,仍称金凤门。

清顺治初,奉天广宁人李葆贞来知浦城县事,正逢战乱之年,流寇啸聚,李葆贞戒备矢石,不遗余力,寇贼次平。

清顺治四年(1647年)二月,南明陨国公王祁率抗清农民军万余人,在建宁府起事,攻战府属各县,乘胜进军浦城,知县李葆贞、镇将李琇率民兵迎战下里坂,王祁抗清军先后在九湫和陂头两次失利退兵。次年,本县邑筋竹,梅溪等地农民军及抗清队伍袭击城区,李琇率兵镇压,在万安桥斩获千计,在梅溪斩首领常甫、郑秀等9人,农民起义军被击败。

同年,因争战城墙被毁,依照旧城重修,周九里十三步,长1600丈,高二丈四宽一丈二尺。次年(1648年)增设浦城40处守铺,分为南浦天关,地灵人杰,金凤来仪,越台嶂叠、华丰耸翠,拱北朝阙,万策遥恬,德星序列,悦近迎远,奠安闽浙,等40号守铺,朝廷责县衙派兵守卫,传筹侦巡。

乾隆二年(1737)增筑女墙(垛口)七年(1742)修华丰门,十年(1752)邑绅孟琇捐资重修全城2779个垛口,九座城楼、九座炮台、九座卡房,孟琇因修城有功,县衙门向朝廷申报以修城议叙加捐,历任安肃、香河、开平、阳江、陆丰县知县。赠朝议大夫。

清嘉庆五年(1800年)夏,洪水自东而溪猛扑而来,面临南浦溪的城墙都被冲毁。嘉庆十五年,(1810年),本县绅士祝乾封之妻祝徐氏(明)独自捐资修筑全城,由当时奉老回藉的兵部侍郎(后为刑部尚书)祖之望监修。这次兴修墙长1600丈,高二丈四尺,底宽二丈五尺,顶宽一丈八尺,还修垛口3464个,炮座九台,卡房九座地下室厅二处,堆房五间,石桥三座,照墙四处,大城楼有五座,东为金凤楼,称朝爽,西为迎远德星,南为南浦楼,称平秩,北为拱北楼,称通仙。小城门有四座:东北为华丰们,东南为龙潭门,西南为登瀛门,偏北为太平门。

咸丰七年(1857年)为防御太平军,对全城的垛口,城楼、炮台、卡房全部进行修治。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攻克浦城,在激战中,城楼,卡房全部毁坏。

光绪四年(1878年)夏大水,登瀛门、龙潭门左城垣冲毁数丈,迎远门处房屋扫荡成废墟,随后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对全城的卡房、垛口、炮座修建完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洪水泛滥,龙潭门左城垣,迎远门外房屋全部冲毁,城内幸赖城墙得以保全。

 

 

宣统三年(1911年),县衙门对城墙进行修理。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城墙因年久失修,多处坍塌,缺口四处,城砖被私人使用,日见散失。县参议会鉴于“不从速修理,见全部报废,县岂削弱城区防务,一旦洪水泛滥,城区且有泽国之虞,”要求县政府从速修理。嗣后,县政府成立修理城墙委员会。

 

 

民国三十六年(1947)六月,县政府因经费无着未能动工,直至同年十二月,城墙修理虽分组着人招标承包,但因经费困难,终未完成。

1951年拆除迎远门(大西门),其城砖用于兴建县公安局劳改队监所。1955年、拆除南浦门城砖用于兴建浦城国家粮库,1958年,拆除龙潭门下段至南浦桥上段城墙用于县政府、县医院围墙。

1976年,我县仅存龙潭门、登瀛门两座小城门。

浦城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历代县志及相关资料对现有的古城墙砖辨识分类,考证历代修城经过,其结果与志书所载的时间基本吻合。

 

 

浦城县文物部门收集的城墙砖,除证实了众所周知的清嘉庆十五年(1810)浦城人祝徐氏捐修全全城的史实外,有为《浦城县志》和相关史料中记载的浦城城墙在明末和清代各个时期均有大规模维修的史料提供了充分的实物佐证。  

 

                                              赵真友/   叶蕻 徐赵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