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节气风俗
2018-05-15 15:51:22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日月经天,天行有常。自然运动遵规律,社会发展守客观。读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载:“阴阳寒燠,从乎天者也。刚柔燥湿,从乎地者也。俗成于下,从乎人者也。”一个地方的节气,往往流传于民间,既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方言,易记易懂,也称谚歌。这种谚语,既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又是一种民间民俗文化,知而有备,知一万毕。 正月,万家团圆,迎春祈福。初一晨少长序拜,戚友相过从,一盅木樨茶互道新禧;三日市不列肆,正月走亲访友,十五闹元宵,正是新春和融时。人们却喜庆不忘耕,十分关注元春天气,立春雨淋淋,阴湿到清明。谚歌:“若问六种熟不熟,但看年头三个六。”立春先一日,祀芒神迎春,东郊赶“春牛”,以送寒气,至期花爆接春。初六、十六、二十六,晴则大吉。酒礼灵祝:“年初六,风车转,转出新年顺溜溜。”年初六为马日——马到成功。 二月,龙抬头,惊蛰时。社日祈年于里社。当日雨呼社公雨,称社神试新水。谚云,“社了分,米谷积成墩。”社在春分前,人看主丰年。谚云“未曾惊蛰先惊雷,四十五日天不开”。先惊雷则多雨,称“落乌光”。春雪多,夏大水,水涨百二十日,须抗洪。谚云“春雾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积雪”。春分日,东方有青气,宜麦生地。 三月,清明晴,春华秋实。门插柳枝,上坟祭祖。谒丘墓,择节前三天、后四天,除荆棘,培新土,挂楮钱而归。三月三,踏青见蛙鸣:“午前鸣,上乡熟;午后鸣,下乡熟;终日鸣,上乡下乡一齐熟。”清明,“有风而雨土为霾,多则伤麦。”谚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要明,谷雨要雨”。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四月,立夏日,见青气于东南为吉。四日宜晴,稻生日;八日晴,鱼儿上高坪。浴佛节,以南烛子、茶叶渍米做“乌饭”,供母食为孝义。好雨知时节,立夏与小满宜雨,谚语“立夏不下,高田放罢;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淋。”雨水田润,人牛好耕。十四日晴,主岁稔。 五月,夏天到,端阳门悬蒲艾,妇女儿童系丝佩符,浴百草汤,饮雄黄酒,以驱“五毒”度夏。夏至月中有雨,岁熟,谚歌“夏至在月头,边吃又边愁,夏至在月中,耽搁崇米翁。”意思是分龙日得雨有丰收,芒种后逢丙日进霉,小暑逢未日出霉。 六月,小暑与小寒相应,“雨则俱雨,晴则俱晴”。朔日值小暑,涨大水。谚曰:“六月不热,五谷不结。”五谷需阳光照射,温暖孕谷。所以,大暑宜大雨,主晚禾熟。民谚“天光出红霞,大水推鸭嫲;晚边毖出红霞,没水烧茶。” 七月,七夕乞巧节,中元盂兰盆会,夜放水灯祭先人。七夕以前占河影,落雨无影,日晴见影。有谚:“没三日而复见谷米贱,没七日而复见谷米贵。”立秋日宜晴够明,雨辄妨豆满实。立秋晨时见凉热,又谚:“朝立秋暮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八月,月圆人圆,月饼相馈,把酒赏月,幡灯品桂。谚云:“秋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秋分在社后,斗米换土豆。”秋分日,宜雨社后。八月月大,市无菜卖。寒露木樨香,中秋赏月占月,月明鱼不产,晦次年春多雨。所以谚云:“云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 九月,九日登高,“吃九重糕,老年福到;喝茱萸酒,增南山寿。”一至九日,遇北风寒早,则杀晚禾,损芥麦。重阳日无雨,一冬多见晴。霜降后渐冷,有谚道:“吃了重阳糕,棉袄紧紧包。” 十月,山城小阳春,朔日宜晴,谚歌:“十月初一晴,柴炭谷米平。”又道:“白露没雨,百日没霜;十月没霜,来年没糠。”立冬后十日有雨,谓之入液,小雪后出液。流动之水,百虫饮此而蛰,也叫定液水,来岁宜秘沗。因又谚:“液雨不流箨,高田不用作。”小雪小雪,银霜如雪。 十一月,冬至到,打糍粑祀祖,糍粑为圆餔,以一阳始至,阳象为圆。冬至月头,暖温一冬。俗谚:“冬至在月头,卖被去买牛。”“燥冬至,湿年晚;湿冬至,燥年晚。”冬至日,青云见北方,明岁看丰熟。雪大少疾是兆年。 十二月,寒冬腊月,千载民风乡俗传,红红火火迎大年。民谚云:“小寒晴,来岁早禾熟,大寒晴,来岁晚禾熟。”除夕夜静为吉,又谚“除夕犬不吠,新年无疫疠。”犬是灵物,人要过年,它为主人守夜一年四季,也要休息过年呵。 格物致知,知微显著。浦城居闽江最上游,地势高而较寒,四序中暑惟三伏。春霏暖,阴雨冷;夏久晴热,一雨辄凉;秩风声,薄寒起;隆冬觱栗,霜威裂肤,冰厚二寸,雪下三日。根据本地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候的客观自然规律,先人经多年劳动生活的实践总结,以歌谣记之,以谚语占卦,代代相传,利于农桑,使人端己知未,与人知难而上。 (王德仁)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