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亭梦魁岭
2018-01-10 15:31:18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盘亭乡庙湾有条“五险岭”,因唐代出了林藻兄弟“九州牧”,福地为天下人皆知;然而同在盘亭乡的深坑亦有条“泗洲岭”,岭上宋代不仅出了“吴氏三贤五进士”,还有章家父子进士儿大魁,这福岭却没有太多的宣扬。与此相连的城关东隅状元井,千古留名至今,而与状元有关的盘亭乡“梦魁岭”,却不为世人鲜知。究竟何因?怀着好奇,近日我随县政协副主席孟世芬去了盘亭那条岭。 盘亭乡地处闽、浙、赣三省接合部,东连官路乡,南接九牧镇,西与江西省广丰市毗邻,东与浙江省江山市接壤。盘亭溪自东向西流经境内,汇入江西省信江。因盘亭溪环绕,先祖以曲堰围河,状若圆盘的蟠龙,故名盘亭。境内筑有枫岭关、二渡关、木城关,泗洲岭就是历史上出二渡关的著名古道。 在闽浙交界边左路转到深坑村头,远远就可看到一座新修的古色古香的泗洲廊桥,横跨泗洲溪,水岸一棵古树倒映碧流,一幅廊桥流水风光。村支书黄素清带我们走桥赏景,上岭揽胜。左岭两山雄势如蛟龙,右岭山巍伟似象。据浦城县志载:泗州岭,又名盘亭岭,在南浦镇北42.5公里,盘亭乡盘江村东南,岭长2.5公里。旧志称“有僧自泗上入闽,登此岭,见水车碓磨,叹此机巧。人疑泗州和尚,用名”。泗僧,唐代西域僧伽大师,曾在泗洲临淮县建造寺院,人称泗洲和尚。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记载王延彬称王建州时,“只闻有泗洲和尚,不见有五县天子。”传说高僧游盘亭岭上,见碧水丹山,峰壁如神仙墙,山巍伟似老佛岩,心觉明悟,双手合十,直念阿弥陀佛:“闽处生福地,地灵出人杰!” 果然,美丽的盘江秀里,在宋淳化年间,一位名叫吴待问的人至此,爱其山青水秀,遂举家迁居落籍于此“安乐里”。吴待问为宋咸平三年(100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其子吴育、吴方、吴京为天圣五年进士(1027),吴充为宝元元年进士(1040),吴方、吴京均中进士,世称“吴氏三贤五进土”。 如果说,“五险岭”折桂,成就了闽中林氏九子“九牧成王”的大业,那么“泗洲岭”题梦魁,是实现南浦学子的弘志。读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载(旧志)唐天圣中,上党有盖拤者,梦人告之曰:“建州章訢作状元,汝必登第。”拤至京访訢,具述其梦。既而三举不利。庆历间,复到省,题诗县北泗洲岭,云: 十年三上末登科,此去行期昼锦过。 上党有人传预兆,梦生头角见天和。 是泗洲岭的神灵,还是山城才子的神功?士宦将相,衣锦归乡。章訢遂于庆历六年(1046)荣登进土榜,嘉佑二年其子章衡(1057)夺大魁,拤是年始特奏名。章訢后官至润州长史,累迁左光禄夫。据传状元公回浦省亲特地到泗州岭赡仰父亲题诗处,再到乡里资福寺祭祖诗志。泗州岭,而今来看,佳缘“状元岭”,甚称“梦魁岭”呵! 曾有县文史工作经历的孟世芬,还告知史上有人一度把泗洲岭与折桂岭混在一起,是清尚书祖之望与两江总督梁章钜为主编修的浦城县志时,寻棠峰石壁得“泗洲华藏岩”五字以佐证:“盖曰泗洲,盘亭之故里。”又指出:“岭畔石碑刊有泗洲二字,其在盘亭无疑,旧志与折桂岭牵混为一,今改正。”可探见,章訢选择从盘亭出闽进汴京,无疑是拜访秀里的“吴氏三贤”府第。 如此荣耀之岭,为什么不广为宣传?尽管状元章衡父子为官声誊载名历史,厚重人间,我想,其因是吴待问父子入朝为先,且兄弟作相,一生为官谦虚勤慎,从不炫耀。再说县邑的章德象不仅是章衡叔祖,还是北宋闽人第一相。不言而喻,此举正好佐证了小城人的谦厚与心怀。 泗洲岭的存在,不容置疑;梦魁岭的誉名,也藏不住呀。浙江钱塘的宋代元绛,天圣年进士,曾任福州郡守,累迁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他多次入闽过盘亭作《泗洲岭》诗:“万里一朱幡,崎岖度岭关。路盘云雨际,人在斗牛间。”元绛还认为不要漫说崤函与虎牢两关高,到了泗洲岭,你“方知举步峻复峻,不觉致身高更高。”此时,我醒醐灌顶,方悟此地上称“盘亭”,下叫“深坑”唉。 山高人为峰,山高地远的浦城,唐宋以来又入朝多少才子呢!诗人说闽山过尽见吴山,天载天涯,闽州风物好呀,一生都会魂梦到三山。由此他感叹到“英翰五五出南闽……”如是,深坑为下,盘亭为上;寒窗为下,入朝为上。攀越泗洲岭到盘亭,若鲤鱼跳龙门,登第夺魁,官拜宰辅,不正诠释了“盘亭在天上”的深深内涵,南浦人的“梦魁”壮志么? 时下,建设美丽泗洲乡村,弘扬梦魁岭文化,盘亭乡不仅对吴氏宗祠开始复建,重建那座三十多米因1933年国民党行军而被毁的明代建筑石砌泗洲廊桥,而且对境内的仙霞古道进行修整,种植树木花草,重立民国战乱里被毁的泗洲石碑。黄素清言,不多久,泗洲岭上,新构筑的梦魁岭亭,梦魁岭碑,梦魁岭诗壁,将屹立游人眼前。 泗洲岭,梦魁岭,盘亭人走在新时代的中国梦里。 (王德仁)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