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学生记者的岁月
2017-12-06 11:34:02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蔡旭麟 当年在师大读书的时候,我曾有幸成为学校广播电台通联部的一名业务记者,怀揣着激浊扬清的愿望,闲暇之余忙于采访、撰稿,通过播音,将鲜活的文字频频发表在长安山上空。同时,向各种纸媒投稿,“放飞白鸽般的梦想”。 我清晰地记得一拿到墨绿色的校电台记者证后,我把它小心地装进上衣的胸兜,生怕它不翼而飞了。如今想起第一次去校人武部采访的场景,不禁哑然失笑。生性腼腆的我,在校人武部办公楼外徘徊了许久,内心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斗争,最终鼓足勇气踏进了一间办公室,当我有些结巴地说明来意,一位身着军装的中年男子热情地接待了我,围绕新生军训这个话题展开了访问,我紧绷的心弦慢慢放松了下来,事后,我根据采访手记伏案笔耕,一篇《英姿飒爽长安山》的通讯稿,连续在电台播出、在校报刊登,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信心。 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积累了一些采写经验,对省内主流媒体设置的新闻版块有了一定了解。此后,涉及校际层面的大型会议和活动的报道,我多了一个心眼,开始不避浅陋努力往大报大刊上报稿。当时《福建日报》要闻版有个“八闽快讯”栏目,专门刊发百字消息,针对它精短的特点,我写稿有了方向、有的放矢。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我惴惴不安的心情拨通了福建日报编辑部的夜间值班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浑厚的男中音,语气平和,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我清了清嗓子,对着话筒口述早就拟好的一则简讯,对方边询问、边速记,末了,相互道声“再见”,挂完电话,我说不出的一身轻松……第二天上午,等到课间休息,我快步走向学生街旁的一家报刊亭,在一堆五颜六色的报刊中,寻找到当天的福建日报,打开尚且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突然,看到昨晚通过电话传到报社的稿件变成了铅字,心中的喜悦抑制不住飞扬开来…… 有一次报道,使我受到了系党总支书记的表扬,过去多年仍记忆犹新。事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进入隆冬来的一段时间,人们晾在宿舍楼过道上崭新的衣裤,过了一晚,常常莫名“失踪”,空余衣架晃悠悠。系自律队决心抓住这可恶的“黑手”,不顾天寒,组织队员连续一个星期的通宵埋伏,等待窃贼的再次“光临”。一天深夜,大伙儿被“抓贼”的急促呼喊声惊醒,纷纷披衣起床,不多时,两个小偷在围追堵截中束手就擒,差点被愤怒的学生饱以拳脚,随即被隔离进生管办公室,天亮后押送到长安派出所。耳闻目睹整个事件经过,我夜不能寐,用手电筒照着,在被窝中完成了题为《学生夜擒贼》的新闻稿件,很快在《福州晚报》上发表,扩大了宣传,弘扬了正气,得到了全系上下的好评。 身为学生记者,有苦亦有甜,有失落亦有欢欣,在那些激情迸射的岁月里,我并非一事无成,而是用笔记录下校园时代的年轻声音,捕捉稍纵即逝的青春脉搏,至今仍回味不已。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