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溪醉秋(散文)
2017-11-15 09:52:31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王德仁 枫溪醉秋,秋韵意浓。游过枫溪赏秋的人,都说这里俏美秋景,是浦城山乡壮丽的一幅画;生香秋色,是闽北绿色生态一首诗;春花秋实,是农家耕耘丰收的一乐章;无限秋光,是情萦回绕动人的一曲歌。 我到枫溪正值深秋,一路秋阳杲杲,秋高气爽。枫溪乡,位于县西部边境,距县城58公里,东与山下乡相连,东北与永兴镇相邻,西、西南、西北三面均与武夷山市接壤。境内地势高,千米以上的山峰有二十多座,以武夷山脉延伸的大王山最高。浦城县志载,枫溪乡境地在宋至清代属新兴里和仁风里。乡驻地枫溪村,现有杜畲、福禄、岱后等七个村委,村村有特色,犹是高山上盛开的七朵秋海棠。枫溪醉色,秋色如华。 走在乡里,举头蓝天白云,只见峰峦层迭,山高水长,小溪涧流,全流入武夷山市境内的北溪河。八零后的美女乡长陈小红指向武夷山脉说,郑隘风口正对乡境,冬季北风可长驱直入,加上海拔高,气候明显寒冷于邻乡,即在乡境区内也差异十分大,深秋的日子,天气已秋寒早袭。自古村民就有“山下穿夹袄,山上火笼烤;上下挨着边,隔村不同天”之说。所以,生话在海边的人,来枫溪过秋,品一盅高山岩茶,饮一壶糯米老酒,体验一下,何为“飘飘落叶秋色中”,何是“山里红”。 你就是秋天依恋的凤?你就是漫山醉人的红?枫溪,一个醉心的传统地名,一个乡村的文化浓宿。据村人诠释:“由村周多枫树、村间贯小溪,故名枫溪。”丹枫知秋,白天秋风萧萧,村里不多见的几棵古枫,红的如一团团火,红的似一朵朵云霞,红枫映山,红叶照溪,不正是枫溪醉秋的内涵吗?眺望中,我想这里过去一定像香山的遍地枫叶烂漫,红了地,红了天……霜天红叶,红树醉秋,故乡枫溪红。 万籁俱寂的夜晚,秋风瑟瑟,枫溪幽深。忽然,耳若闻乐声,是谁在轻轻拨动着琴弦?月色如许,散步村里山涧溪边,盈盈秋水,碧蓝澄澈,潺潺流动,叮咚作声。行到村边流水小桥上,一对城里来的青年男相依,仰看天上的一轮朗月,枫溪的夜,枫溪的溪,醉意朦朦! 醉秋枫溪,霜叶红于二月花,十月山乡胜过小阳春。第二天,金秋艳照,天高云淡,去观大山,登上海拔最高的杜畲村,眺望远山,赤橙黄绿,层林尽柒,五彩纷飞。绿色腹地,苍翠森林带中生长有红豆杉、楠、花梨、桂等珍贵树木。全境森林资源广阔,山林面积七万六千多亩,其中毛竹面积为三万多亩,胡推、枫溪两村有“竹海”之称。村人靠山养山,魔芋、笋干、红菇、香茹、腊味等是城里人的山珍。在一农家小憩,主人为我们沏壶“枫溪香”茶,我品味一蛊,清醇香滑;饮了二蛊,回甘不亚于西山下的上梅与下梅茶;饮了第三盅,不由想起红楼梦茶话中的“枫露红”。 看梯田,从下望上,坡坡登高,从上腑视,丘丘迭落;成熟的稻子,仿佛金浪如层层潮涨潮涌,金灿灿,黄澄澄,漫山飘香,高山糯米好酿酒,黑米、红米是养生之宝,让福州人喜爱,也让海外人青睐。 不知哪省市来的一班画生,来到这里实习。山坡的木樨树下,三两成群的少男少女,坐地写生,画夹立腿,双眼瞄山田,右手在描,线条清晰,景像逼真。我悄悄靠近一位娟秀姑娘背后看画,她浑然不知,一心在画,是陶醉于秋天的枫溪山水?还是醉美于手上的画笔春秋? 醉人口福,是枫溪的“稻花鱼”,也叫“稻香鱼”。山高田少,水源如珍的乡村,智彗的山里人,素有稻田养鱼和种田埂豆的习惯。春天插秧后,水田放入鲤鱼苗,秧在长,鱼也在长,秧高荫田,鱼不仅吃掉田中的草与虫,鱼粪成了有机肥料,促进稻谷饱满。谷子收割前,田里就可排水抓鱼了。稻鱼双丰收,生态粮,生态鱼,多喜人!难怪,吃饭时,我竟然三碗不下桌,原是饭香甜,鱼香口。真是稻花香里说丰年,谷满仓来鱼跳欢喽。 下午,小红乡长带我们参观垡后三将军庙的红色故圵。民国16年(1927)冬,中共中央八月七日在汉口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会议精神,传达到闽北。不久中共崇安特别支部书记徐履竣来到枫溪垡后村,建立中共浦城县第一个支部及崇(安)浦(城)边区工会、农会,开展革命斗争。次年党组织群众五百多人,参加崇浦边区的上梅暴动。醉红枫溪,最红的是红军革命先烈的鲜血,洒红了这片赤土。时下,奔在小康路上的枫溪人,辛勤构筑着明天的枫溪红。 枫溪醉秋,醉有千秋。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