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口上的“守望者” ——一群普通高速交警的“守门”故事
2015-11-13 13:12:55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核心提示: 南平高速交警支队三大队二中队驻守于京台闽浙省际口,这里每天有三千多车流量,是进出福建的“北大门”。中队辖区29.01公里,所辖路段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且气候恶劣,全年雨雾天气长达120多天,霜冻期在60余天,交通安全管理任务十分艰巨。 二中队的11名民警长年坚守在这里。他们80%以上是80后,70%以上是外地人。不论是白天黑夜,只要哪里有警情,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无论严寒酷暑,只要人民群众有困难,他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11月6日,记者探访了这支队伍,倾听一群普通高速交警讲诉他们日常的“守门”故事。 “没想到这里条件这么艰苦” 早上8点,穿戴好一身装备的民警苏永煌准时出现在执勤岗位上,替换刚值完夜班的同事。高速交警和一般的警种有所不同,因为道路上随时会有警情,所以每天都实行三班倒轮班,上班10天后会有5天的假期。 苏永煌是泉州安溪人,一到假期,他一般都会选择坐7个多小时的客车回家。然而,由于警情的不确定性,苏永煌的休息时间根本没办法保证。“去年,我有一次坐车回家的时候突然接到领导电话,说支队启动了一级响应,所有民警要马上取消休息,全副武装上岗。”当时,回家的客车刚开到三明附近,于是苏永煌马上和司机协商,从三明高速口下车。很快,他又在高速口边拦到了一辆返程的客车,马不停蹄的往回赶。 气候的差异也让从闽南来的苏永煌吃尽了苦头。“冬天实在是太冷了,不要说穿秋裤了,有时候穿上毛裤也还是冷。第一年来的时候,手上、脚上全长满了冻疮,连写字、走路都会受到影响。” 然而,不能回家的孤独,气候、饮食的差异,种种客观存在的困难,却一点也没影响苏永煌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刚来的时候没想到这里条件这么艰苦,但是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警察,这些小小的困难,难不倒我。”苏永煌笑着说道。 “觉得对家人有所亏欠” 中午时分,二中队中队长黄贞顺出现在办公驻地旁的菜地里,查看他们自己种植的玉米、茄子等作物的长势。“距离城区、乡镇的距离太远了,所以我们号召中队里的民警们自己动手,在中队大院外开辟了30亩的菜园子,一人包干一片区域种菜、养鸡。”黄贞顺介绍,除了吃以外,中队附近的水质也不太好,重金属矿物质超标,经常要从将近40公里外的县城里拉。 “吃、住这些客观条件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我觉得最难的就是不能经常回家,对家人有亏欠。”正常情况下,黄贞顺一个月可以回南平的家2次,但是由于高速交警的行业特殊性,他常常一、两个月也回不了家。“我今年48周岁了,在省际口工作了5年。”家人虽然选择了支持和理解,但是他自己却觉得对长辈、妻子、孩子亏欠的很多。“有一次,我姐姐送我母亲去南平看病,结果在顺昌去南平的高速上碰到了交通事故,车子侧翻掉了,索性人没什么事情。”黄贞顺说,当时他姐姐马上打电话来求助,但是他正好在执勤,也走不开,只能在电话里指导她报警,等待救援,一点忙也帮不上。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