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银行”撑起农民“致富路”
2015-08-26 14:44:58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8月17日,在水北街镇际岭村,几名竹农正在给该村金辉笋竹专业合作社承包的竹山除草、开沟施肥,而这片竹山真正的主人毛松发此刻却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打工。"毛松发将本是闲置50亩的竹山委托给合作社管理,所得收入按股分红,一年下来能赚2万元。"村支书兼合作社社长吴海南介绍,这两年,依托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不耽误大家外出打工,还可以提高大家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目前,该合作社共有会员286户,经营竹山面积1万多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 浦城现有竹林面积73.3万亩,竹资源全市排名第二,是我省的主要产竹区之一。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竹产业发展经营管理新模式,共组建培育竹林专业合作社18个,通过引领竹农"抱团"发展形成集聚效应,推进"绿色发展"模式,铺就竹农"致富路"。同时,县里陆续投入2000多万元开设竹山机耕路1513公里、建设竹山滴灌池51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科技兴竹,还初步形成了以毛竹生产、竹制品加工为特色的竹产业,预计2015年竹业总产值可超10亿元。 "我们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科学育竹技术,提升产能产量,从源头增加竹农经济收益。"近年来,我县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模式,竹林不再施用化肥,而是统一施用混合有机肥料,改良土壤,促进竹子的根系吸收;同时在日常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以喷洒白僵菌等生物治虫方式为主,推广绿色种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日常管理中,县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山间林海,以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推广科学育竹、绿色育竹。通过着力落实适龄间伐,注重竹林结构调整,主要保留3至4度(生长4至5年)的竹子,每亩至少留60株口径大于9尺的毛竹,在保证笋竹产量的同时不破坏青山竹海;改进施肥方式,采用开沟施肥方法,既保证了土壤肥力,还让竹农挖笋更加方便。"以前我们挖笋都是东一根,西一根,费事又费力。这两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笋都长在一起,挖笋就像挖地瓜一样方便!"竹农如是说。 在竹制品精深加工方面,我县通过实施"腾笼换鸟"引进福建鑫隆达竹木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创办年产生态板材系列产品生产线,预计今年9月可全面投产。对我县现有的55家笋、竹加工企业,县里在融资、用工、用地上给予政策扶持,全面加大对笋竹加工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 "目前,我县已经基本建立起'竹企业+竹业合作社+竹农'的利益平台和联结机制,通过把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有效组合起来,竹山已经成为了我县山区群众的'绿色银行',竹区农民60%收入都来自竹山。"据了解,2014年全县采伐毛竹1600万株,鲜笋10万吨,管护较好地区竹农人均每亩受益可达1300余元。 (袁野 何斌杰)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