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写人生
2015-06-08 17:22:51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柳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35年从教岁月,22载校长生涯,他创设了“113”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推行“135”学生个性化成长模式,潜心研究三品教育“123”工程……一系列的数字,成就了他在教育管理中独特的风格。也让他成为了福建省特级教师、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南平市政府津贴的高层次人才、市劳动模范、市政协委员、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浦城县首批优秀教育人才。 “数字”教育写人生 ——记我县第一批优秀教育人才、实验小学校长陈金弟 6月2日,记者走进实验小学,一阵浓郁的书香味弥漫而来,每一条走廊和过道上都悬挂着经典诗词、名人画像、学生的作品等;每个“悦读吧”内,孩子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陶醉书海,品味书香;多功能报告厅内,书声琅琅;音乐教室内,琴声悠扬……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在快乐成长。 “135”工程助学生个性化成长 “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成长空间。”这是实验小学校长陈金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生命之花,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特的色彩和芬芳。 为此,他创设了“135” 学生个性化成长模式。构建一个“书香校园”平台,打造让每个孩子能“写一手好字、打一手好球、演奏一种乐器”的三个一工程,开设“文峰文学社、国学礼乐社、奇思妙想社、阳光艺体社、棋琴书画社”五个社团。尤其是以“文峰文学社”为龙头,把教学计划与“快乐社团”有机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快乐社团、阳光体育、书香校园的有机整合,实现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每一个平台的创建,都是孩子们个性化成长的一片沃土。以“书香校园”平台为例,学校按低、中、高年段创办了三个开放式“悦读吧”,学校每学期从图书馆调出1万册图书和学生自愿捐赠的书籍融为一体,全部用于开放式阅读。“只要一有空,我就跑到这里来看书。”三年级的周欣平同学告诉记者,自己非常爱看书,可是家里给她买的书并不多,在这里能够满足自己爱看书的愿望。邱昀浩同学也是个小书谜,课间10分钟,他也要到“悦读吧”来看一会儿书。“这里的书我几乎快全看过一遍了,童话和科技方面的书是我喜欢的。”他很开心地说。 校园无处不书香,但这也给学校平添了一份“包袱”。“本来学校一放学就可以清校,学生便由家长监管,省时又省事。”陈金弟说,可为了让爱阅读的孩子多一些猎取知识的时间,让上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不同步的父母能安心工作,学校特地延迟半个小时清校。学生留在学校,就得为其负责,所以学校的值日老师每天上下午都得各推迟半小时下班。 “113”机制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生命线。”陈金弟把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实验小学发展的秘密武器。架构“113”教师专业发展大空间,把最多的经费、最好的场所、最强的班底投入到一茬又一茬青年教师的培养之中。“113”机制指的是建设一条“学习型学校”主线,一个以集体备课、青蓝工程、课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打造外出培训、教育在线、片区联动三个平台,让每一位教师“乐”于成长、“善”于成长、“精”于成长、“可持续”成长。 陈金弟用“德西效应”来形容当今教育面临的新常态。当下,更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丰富内涵。在他的倡导下,学校创新“青蓝工程”教师培养方式。每一个青年教师拜一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师,实行师徒结对,同伴互助。从集体备课、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到公开课、示范课,尤其是参加省市县教学比赛的教学设计上进行指导。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年轻教师为老教师带来新的理念,交流互动,取长补短。 在“青蓝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陈金弟亲自指导教师论文写作、教学设计等,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沈丽娟、林颖等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选,由于经验不足有点怯场,经他多次听课、点评、指导,让她们树立了信心,教学水平跃上新台阶,先后荣获省、市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祝新福、沈丽娟、黄灵群等3名教师成长为省级学科带头人。“113”机制让该校教学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近几年来,30多位老师在省市课堂教学展评中频频获奖,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在全国CN教育刊物发表,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百余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 “123”工程将登上学校发展大舞台 作为校长,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只需每周任课两节或听两节课,然而直至2013学年,陈金弟始终坚持任两个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如果不是因为作为省名校长培养对象要外出培训、开设专题讲座等,担心会影响孩子们的课程,他依然坚持在课堂教学第一线。他说,上课既是他的兴趣,也是教育研究的需要,只有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共鸣,学校的决策才不会脱离实际。 “足未满足,已到高处寻高处;步不停步,行已远行还远行”。这是陈金弟在全省百名中小学名校长培训结业总结时写下的一句话。他说,名校长不是终点,而是他教育生涯新的起点。这不,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以“善教、乐学、尚礼”为目标,落实品行、品质、品位的“三品”教育“123”工程(构建一个载体——文峰书苑;着眼二个层面——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落实三个维度——优化品行、增强品质、提升品位),又将登上教育管理和学校发展的大舞台。这个“数字”工程又将浇灌出更多鲜活的生命之花茁壮成长。 (柳志勇 廖灵燕)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