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专栏——从古德里安到曼斯坦因
2014-12-08 11:27:19 来源:浦城新闻网 责任编辑:邓忠卫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蔡旭麟 毫无疑问,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斯坦因是二战军事舞台上轴心国一方最为璀璨的明星,虽然,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精彩表演,让战争的正义蒙羞落难,给和平的阳光抹上阴霾,但是,良知尚存的他们拒绝屠杀平民和战俘,不屑于人性泯灭的纳粹党徒下三滥的行径,就像“华山论剑”的高手,注重武道,在公平决斗中,凭借自身超凡绝伦的技艺将对手“一剑封喉”。 对于三人,历史已给出了中肯客观的评价。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知当年他们兵戎交锋、剑气啸空的惊心动魄:被誉为“坦克怪杰”的古德里安,在侵苏初期,率领他的装甲集群,一路狂飙突进,如入无人之境,先后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和基辅乃至布良斯克合围和歼灭苏军重兵集团,打出一连串漂亮的组合拳,其勇猛和迅捷又如虎狮捕兔,指挥之高妙仿若行云流水,令人叹服;富有传奇色彩的隆美尔则在黄沙漫卷的北非战场纵横驰骋,像一位出色的魔术师,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使高傲的英国人不断吞咽下损兵折将、节节败退的苦果,以致于意志坚强的丘吉尔也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从直逼列宁格勒的闪电进击到克里米亚战役的以少胜多,从“穿越阿登山地发动奇袭”的战略构想到一手导演的“北顿涅茨河上的奇迹”,从第三帝国的鼎盛时期到濒临崩溃的失败边缘,曼斯坦因卓越的才能,使他的进攻和防御都有极为耀眼的表现,可谓居功至伟,尤其是哈尔科夫反击战的力挽狂澜,使他登上了军事领域的奥林匹亚山巅。 作为二战历史的爱好者,我从不避讳内心的真实感触,就像领取圣餐的虔诚教徒,屏住呼吸,向心中的战神行注目礼。 “兵者,诡道也”,孙武的这句名言恰是三人戎马生涯的最好注脚。如果要进行比较的话,三人都拥有一切优秀将领所具备的特质和禀赋,难分高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古德里安的敏锐果敢、隆美尔的大胆狡诈和曼斯坦因的深谋远虑,这里所撷取的是他们在战场上东征西伐的一幅幅剪影:集装甲突击理论和实践之大成者的古德里安,不顾上司的误解和掣肘,向对手深远后方挥师疾进,像一只收放自如的铁拳,直击对手的要害,当他果断地渡过第聂伯河,剑锋直指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时,苏军全线撼动,弥漫着无以复加的恐慌情绪;在次要的北非战场上,生性抢镜的隆美尔不逊于欧洲战场上任何一位同行,“手中的活儿耍弄得愈发精细和娴熟”,从的黎波里到阿拉曼,把英国人打得落花流水,风声鹤唳,其巧妙多变的战术使他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其中“隆美尔冲刺”成为了熠熠闪光的经典之作;当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惨败,导致德军防线百孔千疮面临雪崩时,临危受命的曼斯坦因每天都处于苏军强大攻势胁迫下的风口浪尖,他沉着冷静,指挥从容,等待对手攻势的衰竭和战线的拉长,然后出人意料地发起反攻,一举收复哈尔科夫,重创对手,以漂亮的“反手一击”解除了德军东线南翼的深重危机…… 当我们回眸狼烟四起的1942年夏季,曼斯坦因奇迹般地攻克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隆美尔洒脱地撕裂了托卜鲁克城防,两人均因赫赫战功晋升为陆军元帅,而此时,古德里安因为上年底莫斯科会战的失利,被革除军职赋闲在家,后虽出任装甲兵总监和陆军总参谋长,但军衔至战争结束时仍为一级上将,这,丝毫无损于他的英名和声望。有趣的是,三人在生活中都洁身自好,严谨自律,都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其中,隆美尔在炮火连天的前线,还不忘抽空给妻子露茜频频邮寄“锦书”,字里行间跳跃着脉脉深情,被后世传为佳话。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古德里安就出版了他的专著--《注意!装甲兵》,隆美尔则将《步兵攻击》的书稿付梓刊行,引发了军界不小的轰动。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曼斯坦因任职于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显得低调和忙碌,战后,他出版了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遗憾和感伤在书中俯拾皆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三人中,隆美尔因受“行刺事件”的牵连而被希特勒责令服毒自尽,古德里安虽然躲过了战争浩劫,却被病魔过早夺去了生命,只有曼斯坦因被盟军提前释放后,安享晚年,以86岁高龄辞世。 从古德里安、隆美尔到曼斯坦因,他们曾用“战争的琴弦弹奏出裹挟血雨腥风的时代强音”,以无可争议的个人品质和无可置疑的军事成就跻身于世界名将之林,三人那坚定而深邃的目光,似乎还在穿越时间的迷雾,投向风云际会的战场。我低下头,静静地聆听着内心深处狂热的呼喊,耳畔仿佛回响着枪炮轰鸣……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