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理论 > 正文

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

2025-03-11 09:32:02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治理挑战。特别是对于数据这个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来说,数据安全问题不仅涉及个人隐私还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治理规范,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重塑全球治理体系,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间合作平台已开始推动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建立。然而,目前人工智能治理总体仍处于碎片化、阵营化等滞后状态,缺乏统一的全球协调机制。人工智能国际治理与合作需要在规则协调、技术普惠、安全可控三大方面取得突破,以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非成为技术垄断、数据壁垒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工具。

加快建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推动多边规则协调。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下,各国应围绕人工智能伦理、数据治理、算法透明度、跨境监管等关键议题达成共识,减少政策分歧,避免治理碎片化。同时,需推动全球法律和标准的对接,在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平台上协商人工智能相关规则,避免个别国家垄断技术标准,确保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公平竞争。此外,还需鼓励区域与双边人工智能治理合作,探索与不同国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工智能监管模式,构建更加灵活、多层次的治理体系。

推动全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促进技术普惠。加强发展中国家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建设,通过联合国“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同时,建立国际人工智能技术共享平台,推动负责任技术流动,避免数据壁垒和技术垄断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升级,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公平利用数据资源。此外,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也需要加强国内外企业和学术机构的协作,推动跨国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促进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交流,避免“人才保护主义”阻碍技术进步。

强化全球人工智能风险治理,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伦理风险、算法歧视、数据安全隐患和军事化风险,国际社会需尽快建立人工智能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在军事、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完善技术安全评估、算法透明度审查和责任追溯机制,确保人工智能发展符合全球社会责任。此外,各国需加强人工智能伦理与算法监管,健全全球范围内的算法歧视审查,制定人工智能透明度标准,以确保人工智能发展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

(摘自《人民日报》3月3日发表,蔡翠红撰写的《加强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和合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