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时政 > 正文

【砥砺奋进·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梦笔生花

2024-09-25 10:09:49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这里,是南朝大文豪江淹“梦笔生花”的地方,短短三年时间,他在这里留下《恨赋》《别赋》《赤虹赋》等诸多不朽名篇;

这里,是中华诗词之乡,文风历朝不衰,千百年来,涌现出无数优秀的诗人和隽永的诗词歌赋;

这里,拥有全国县城中规模最大的现代美术馆,各种美育研学和文化交流活动正谱写着文艺发展新的篇章……

这里就是有着约5000年文明史、1800多年建县史的福建 “北大门”——浦城。她的山川疆域与浙、赣相表里,是闽越文化的摇篮。她的文化土壤深厚,自古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过8位宰相、4个状元、200多名进士,曾赢得“名贤区薮”“上相名邦”的美誉。

去年10月,浦城、漳浦、霞浦三地以“浦”为线,共同签订“三浦并臻”文化联盟协议。今年春节,三“浦”同时举办文艺汇演,三地百姓共聚文化盛宴……新时代的“梦笔生花”继续演绎。

梦笔生花,江淹首开文风

公元474年,南朝大文豪江淹遭贬到吴兴(今浦城)当县令,处理公务之余,经常流连于县内名山大川,尤其对孤山特别钟爱。一夕宿山中,梦见一位白发老人以五彩笔相赠。此后江淹文思如涌,华章频出,下笔如有神助。“梦笔生花”的典故也因此而来。山以人显,孤山自此后改名为梦笔山。

雪后的梦笔山(资料图片) 何周超/摄

梦笔山处于浦城新城中心位置,山下新城新貌,设施齐全,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非遗展示馆、图书馆等,与梦笔山一起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更是一张赓续传承浦城历史文脉的闪亮名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梦笔山其实不高,相对高度不过二三十米,更像是四周相对平整的土地上凸起的一个小山包。其西面遥对西岩山,两山相对,恰似雄狮戏球。东侧田畈原有宛如墨、笔、砚的陨石,神似江淹留下的“文房四宝”,只可惜后来基本农田建设时被毁。

浦城因江淹而文气四溢、声名鹊起。江淹的文学创作所运用的文体种类繁多,有赋、诗、骚、颂、赞、书、论、传等。当时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他几乎都尝试过。他的学识渊博,笔力扛鼎,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公元474年至公元477年,江淹被贬吴兴。期间,他将仕途失意、生活艰难等融入文学作品,极富感染力地表达内心情感,达到了创作的最高峰,他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几乎都成于这一时期。在吴兴创作的《别赋》《恨赋》,是六朝抒情骈赋中的名篇,是中国赋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得到历代评论家的赞赏,被广为传诵,也足以使江淹名留千古。《赤虹赋》是江淹的又一篇力作,他在游览九石渡景区,被这里丹霞地貌的秀色所深深打动,对丹霞地貌进行了美轮美奂的描绘,如“红壁十里”“丹山之乔峰”“昏青苔于丹渚,暖朱草于石路”等等。江淹是第一个用“丹”来喻山的文人,后来人们就按江淹《赤虹赋》中优美的文意,归纳成了“碧水丹山”一词。

公元477年春,江淹从吴兴返回。此后二十多年时间,江淹的创作以公文为主,诗赋明显减少,且很少有佳作。据传,这是江淹离开吴兴后,神人收回五彩神笔,后人称之为“江郎才尽”。神人收回神笔,也许只是个传说,不足为凭。但浦城的碧山丹山,质朴民风,激发了江淹的创作灵感,为他的文学创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是事实。当然,江淹也为浦城开创了文脉之先河。

文脉赓续,文风经久不衰

自江淹首开文风后,一千多年来,浦城涌现出无数优秀的诗人和隽永的诗词歌赋。北宋“西昆体”的旗手杨亿、编撰《文苑英华》的杨徽之、名列“元诗四大家”的杨载、写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叶绍翁,便是其中杰出代表。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等历代诗人,也为浦城著有佳作。进入元代,杨载诗歌独领风骚,使其成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女诗人徐彩銮《写怀诗》收入《元诗选》。明代,潘赐出使日本,道经故里,适南浦桥竣工,他一夕作楹联424联,遍贴桥柱,可谓是前无古人。直到清代、民国,以至如今,浦城诗坛明月如昔,依然灿烂……2018年,浦城县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如今,浦城的诗词文化愈发浓厚。

千百年来,兴许是有感于“梦笔生花”的传说,不断有历史名人墨客慕名而至,探古寻幽,潜心笃志。北宋名臣杨徽之在梦笔山苦读出仕,贤臣大儒真德秀在梦笔山建读书房,明清时诸多名仕文人对浦城及梦笔山赋诗咏怀……

浦城文脉赓续相传,薪火不断。这方文化沃土培植了一批又一批精英俊杰。历代先贤中浦城佼佼者众,五代有军事家章仔钧、范滔和被誉为“芝城众母”的练夫人;宋时有“西昆体”诗派鼻祖杨亿,宋代第一个福建籍宰辅章得象,“王安石变法”实际主持人章惇,政治家吴充、吴育兄弟和徐应龙、徐清叟、徐荣叟父子,文武双全的章楶、状元章衡,中国第一个武博士何去非;元有诗歌四大家之一的杨载;明有与郑和齐名的外交家潘赐;清有第一个福建籍尚书祖之望及闽派古琴创始人祝桐君等等,实难一一例举。

浦城还是理学名邦。有杨徽之(921-1000年)早于“海滨四先生”,开闽学之先。更有贤臣大儒真德秀力明正学,使理学取得正宗地位,以至影响尔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五六百年之久。清嘉庆年间确定章望之、练绘、黄锾、萧顗、潘殖、詹体仁、杨与立、杨骧、杨道夫、杨若海、张彦清、叶文炳、真德秀13人为浦城理学代表人物,称“浦城理学十三子”,在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中,专列“理学”一篇,排在人物志之首,并在南浦书院设浦城理学十三子祠,以纪念瞻仰。

看当今浦城,亦是人才辈出。在春节前夕举办的“三浦并臻·福满浦城”文化展演活动现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吴明红回到家乡浦城,登台吟诗作对,为父老乡亲送上新春祝福,让观众惊喜不已。

三浦并臻 福满浦城”文化展演现场(资料图片) 郑蔚武/摄

这些杰出的浦城之子,以他们一生业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浦城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家乡的文脉赓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深耕沃土,必有繁花盛开

“梦笔生花梦笔山,笔花灿灿山花闲。”江淹为浦城首开文风后,浦城文风强盛,文脉不绝。浦城人民对他定是充满感激的,一代代浦城人承载起了这千年文风,将当地文化以多元化形式发扬光大,结晶成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唯一的“丹桂之乡”,丹桂风俗文化为浦城所特有,一杯香甜浓醇的丹桂茶,表达了浦城人最诚挚的祝福;浦城剪纸俗称“花样”,风格兼容南北,浦城也因此获评“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闽派古琴艺术自清道光年间形成,与浙派、苏派、川派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四大派”之一,闽派古琴艺术创始人祝凤喈,字桐君,浦城人。近年来,浦城围绕民间剪纸、闽派古琴、大口窑青白瓷等非遗文化主题,创新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提升群众体验非遗技艺参与度,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戏曲进校园、非遗地方剧种文艺巡演等活动,惠及群众10000余人次。举办全国诗歌名家“梦笔生花·诗画浦城”采风活动,出版《浦城诗词读本》《南浦诗录》等“浦城诗词丛书”,收集整理诗词1.2万篇(首),进一步擦亮“中华诗词之乡”文化名片。

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 何周超/摄

去年,浦城美术馆(范迪安美术馆)作为全国县域内面积最大、功能齐全的基层美术馆建成开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得到各界一致好评。浦城县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名家效应,积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与各地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校地合作,通过定期邀请美学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浦授课,引流优质美术资源下沉基层,邀请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等嘉宾开展艺术名家讲堂活动及其他文化交流活动10余场。美术馆建成以来,共接待各类团队1000余批次,吸引各类文艺界人士3000人次驻足浦城乡村开展采风活动,共创作了4300多张摄影作品、600多篇诗词、500余幅画作。

江河入海是为浦。在靠山面海、人杰地灵的福建,坐落着浦城、漳浦、霞浦三座名称带“浦”的历史文化名城。去年10月,三地以“浦”为线,共同签订“三浦并臻”文化联盟协议,以共建共赢为理念,努力实现阵地共建、平台共享、人才共育、品牌共创。今年春节期间,浦城、漳浦、霞浦同时举办文艺汇演,三地百姓共聚盛宴,赶大集、尝美食、赏非遗、品民俗,感受三地山海文化,共同奏响了文化繁荣、文旅融合的昂扬乐章……

当前,浦城正立足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以文兴城、以文润城,持续将历史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赓续历史文脉中,续写“梦笔生花”的传奇。(柳志勇 袁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