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乡:“跨村联建”赋能乡村振兴
2024-09-13 12:12:01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近年来,浦城县官路乡党委通过以“高门村为中心村,东坑村、王村村为周边村”推行“跨村联建”,打破行政村的界限,将地理位置相邻、产业相关的村庄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探索出一条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子。 组织联合 所谓的高东王联建村,就是通过以“高门村为中心村,东坑村、王村村为周边村”推行“跨村联建”,成立高东王联建村党总支,由该乡党委组织委员韩晓红担任高东王联建村党总支书记,通过建立“一月一例会、一季一联动”的联合工作机制,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共富乡村建设作为开展“跨村联建”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联建片区党组织的政治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带动集体和群众“双增收”。自党总支成立以来,实施共建项目3个,解决困难5个,带动联建村年均村财增收5.16万元。 2021年换届后,官路乡高门村新选出的“两委”班子完成了从软弱涣散村到领建村的完美蜕变,并形成了以党总支为核心、联建村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产业联营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今年联建村党支部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蔬菜+水稻制种+薏米”的水旱轮作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眼前,联建村区域内连片的400多亩水稻制种已经进入授粉阶段,待到收割完成,又将轮作长杆白菜。同时,官路乡还在联建区域内共策划实施了产业重点项目——薏米GAP可追溯体系示范基地。高门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统一对村民自家种植的薏米进行收购,收购的薏米统一销售给浙江康莱特公司,发展订单种植。该村集体通过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和组织用工服务,村财年均增长3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人均增收0.7万余元。据悉,每年合作社可销售薏米8万公斤,可获收益约30万元,年均纯收入约3万元。 基础联建 联建村党总支还利用产业基础、交通条件等资源禀赋,提供土地、劳动力、闲置资产、自然风光等生产资源,统筹规划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法治公园、停车场修建、机耕道硬化、护栏建设等4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副产品仓储保鲜冷藏库,冷库容量500立方米,仓储能力达150吨左右,补齐周边水果、蔬菜、薏米等生鲜仓储冷链短板。 民生联动 联建村党总支通过深化“六要”群众工作法、“吃茶话事”等机制,成立联建村党总支“高东王议事亭”以及高门村长者食堂,高门村长者食堂由荒废小学改建而成,聘请1名厨师,其他事项由村“两委”干部提供义务服务。长者食堂受助人数共计30余人,每天提供三餐,365天全天服务,8名特困户免费就餐,对行动不便的5名人员实行送餐上门,切实解决了高龄、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等老年群体“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目前,高门村长者食堂现已升级为省级幸福院,此外,由高门村党支部书记罗子忠带队成立党员义务锣鼓队,免费为村民红白喜事提供服务。党员义务锣鼓队成立后,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锣鼓队义务上门服务,每年可为村民节约3万余元,民生服务质量明显提升。2024年7月,高门村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下一步,官路乡将充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依托乡村振兴公司,积极对接“三乡人”人才资源,努力达到“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促和谐”的效果,共同走出乡村发展的共富路。(杨立飞 李春雨)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