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稻五千年
2023-02-27 10:21:50 来源:浦城新闻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吃饭吗?” “吃过了。”从我记事起,这就是邻里街坊问候的标准语句。我不知道它们的历史有多长,起源于哪个朝代。但对话传达出的信息是十分严肃的。能够吃饭,吃饱饭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人们活着,首先就是能够有饭吃。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第一次重要分工,是狩猎与采集。狩猎产生了畜牧业,采集产生了种植业。农耕文化的发展,使人类逐步走出半饥饿状态。稻种是野生的,人们经过多少代的改良,使种植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管厝乡的牛鼻山文化,印证了这一农业革命的产生及发展。 我到过牛鼻山,山边有一小村落,约五、六户人家。村落背靠大山,前面是一小块被山丘所围住的畈田。一条小溪从田畈间流过,溪水的远方有两座秀美的山峰,她们隔着溪水相望,挺拔的如少女的乳峰。村落左边是牛鼻山文化遗址。在其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已碳化的两粒粳稻种子,距今已有五千年了。这一发现,将闽北及闽浙赣三省交界地区的水稻种植史向前推进了一千五百年。这两粒种子被称为闽北水稻的始祖。 我好像看到了牛鼻山的先民用简单的农具在田地里耕作,看到了浦城及闽北的先民在土地上耕作,看到了先民们在八闽大地上耕作。 俗话说: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浦城在三省交界的几个县市中,是最富有的。它土地肥沃,面积广大。浦城是个移民城市,从广丰、江山、龙泉过来的人们,甚至是中原战乱到这里的难民,再也不愿意挪动脚步了。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我曾到过水北街观前村,这里是富岭溪、临江溪、南浦溪的交汇处,是浦城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村庄背靠金、银二山,对望小武当山,四周被群山环抱。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莫不在此停留。游名胜,品佳酿,赏歌舞,留下了传颂一时的诗歌文赋。每到丰收季节,北乡、东乡、西乡的运粮船只就到这里集结。船工走卒,商贾歌伎,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尔后,撑着粮船,喊着号子,过建阳,行建瓯,穿南平,直达福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习近平同志在任福建省长期间,到了浦城殿下村。在农民家中,话家常,谈种子,化肥,收购价等问题。 吃饭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的第一要务,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讲的是农民,农村问题。 我曾站在樱花庄园的房顶上,向北眺望。平坦的田地望不到尽头,那是浦城最大的畈田——麒麟畈,那是万亩良田。如今这里还在农田基础建设,要建设高标准的水稻公园。 溪水从田畈中蜿蜒穿过,溪岸上栽种的是花与果树。村落点缀其中,青砖红瓦。田畈边缘的山丘上是千亩茶园,万亩翠竹。 从牛鼻山到八闽大地,从四面八方到观前码头,从高山梯田到万亩水稻公园。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小时候,我尝过饿肚子的滋味。母亲站在城墙背上,对着南浦溪,高声的喊道:回家——吃饭啰——(朱正麟)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