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理论 > 正文

对长三角全域一体推进现代化的思考

2021-09-17 17:27:3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四化”同步推进的现代化:

后发展地区的现代化跨越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四化”是一个有机协同、相互支持的系统,需要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对先发展地区和后发展地区来说,“四化”目标是一致的,但进程各不一样。在推进“四化”中要符合客观规律、承认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推进。

一是新型工业化。对一些先发展地区来说,原来意义的降低农业比重、提高工业比重的任务目前已大致完成。比如,长三角的一些先发展地区农业比重已经降到很低,工业比重则比较高。为了给服务业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其工业化就不能一味地进一步提高工业比重,而是要在制造业比重多年下降的基础上稳定制造业比重。其新型工业化的内容应定位在“新型”上,更多转向工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尤其是要在实现“双碳”目标上走在全国前面。对长三角的一些后发展地区来说,则需要补工业化的课。现有一些后发展地区基本上是农业地区,工业发展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服务业比重也不高,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提高工业尤其是现代工业的比重。

二是城镇化。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长三角一些先发展地区已经超过了80%。要看到的是,现代化要求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不仅要求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要求留在农村的农民享受相应平等的权利。但在长三角一些后发展地区,城镇化率还不是太高。对城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农民进城,城镇化的发展意义在于集聚发展要素。对于一些后发展地区而言,其经济落后的原因与城市少而小、城市功能弱、集聚不了发展要素有一定关系。因此,要增强其集聚要素和人才的能力,就要补城镇化的课,推进城市和乡镇的现代化。

三是农业现代化。长三角一些先发展地区的农业比重已经比较低,但对农业比重较高的一些后发展地区来说,推进农业现代化意义非常重大。新时代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不能停留在过去提供剩余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的范式上,而是要转向提升品质和附加值的发展范式,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农产品品质需要的同时,提高农业附加值,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四是信息化。在新发展阶段强调推进信息化,不仅要求信息产业本身达到国际前沿水平,而且还要为各个产业提供高级化的信息化基础,也就是信息化为其他“三化”赋能。长三角一些后发展地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要在信息化上实现跨越,瞄准前沿信息技术,发展现代信息产业。

概括起来,长三角全域一体推进现代化,重点在一些后发展地区。对于这些地区来说,不仅要明确新发展阶段同步推进的“四化”目标,还要明确其发展的短板和重点所在,要以工业化为引领,坚持信息化赋能,补齐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短板,力争与先发展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00010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