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浦城故事会 > 正文

浦城“五朵金花”朵朵美

2019-01-18 14:39:31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客乡游子,谁不说老家山川美;叩问乡关,谁不道故园人文伟。生于斯长于斯的浦城,自古至今,为什么盛出的才子满腹诗华?为什么生养的女子俊俏嫚丽?那是一方山水一方人,那是一方大地一方花。

 悠悠南浦,位近北纬30度的中国最神奇地带,赏有丹山碧水,灿烂繁花;食有富饶物产,山珍美味。万紫千红,众多名花,最美是绿色宝库中生长的“五朵金花”。

稻花香美——乡村主题画。稻花香里说丰年,当你夏收季节来到浦城乡村,看见稻花之美,心里就会充满丰收之年的喜悦,深感希望田野的热爱。江南皆有水田,为何浦城大米独有韵味?境地处武夷和仙霞两山脉交汇处,既属江南季节,又有闽北高原气候,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得天独厚的农田,种出色泽晶莹,粒粒熔香,口感香甜和营养丰富的浦城米,让人无菜也吃饭三大碗。农家言“谷满仓,和天下”。一个“和”字,“禾”是禾谷,“口”是口粮,一日三餐,以食为天。浦米美传,好山好水,须辛勤耕耘,方春华秋实。为传承浦稻的特有品质,农家选好种、种好地,加强田间管护,清洁收割,精制加工,科学入仓。浦城2011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2018年浦城大米被授权使用“武夷山水”品牌。忠信传承特色贡米,枫溪等乡高山垅田实行稻田养鱼双丰收,莲塘镇开展打造“谷满山桥,十里荷花”风景……旭禾、浦之玉、晓禾,一个个龙头粮业胜出;浦米如玉,花壳尖、珠砂糯、美人红、九里香,一个个新老品牌畅销市场。作为全国产稂大县与商品粮基地,最近中央电视台推介浦城大米,人赞:过去“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而今“浦城收一收,好米香九州”。

薏苡明珠,美似“山珍珠”。薏苡也叫薏米,是浦城的特色经济作物,福建省名特优农产品,以其粒大、珠洁、品味佳而享誉全国。其中以官路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的山薏米为最佳,色白、饱满、圆润,腹沟深宽,含粉性,煮后呈现特有的“糯软、粘香、细腻、软滑、气馨甘爽”等风味。浦城薏苡种植有四千多年,官路乡独特的生态地理,农家代代都种旱田薏苡。七月薏米花开,看一株株的薏禾绿叶上吐放朵朵红白小花,多美!因薏苡喜温暖湿润气候,忌高温闷热,不耐寒,忌干旱的习性,长出的薏苡仁,含淀粉、蛋白质丰富,可食用、入药、制成薏米糕、薏米果、薏米酒等。传说大禹巡察浦城三江源头,带回薏苡治好母亲的风湿病,后此地称花园村,山叫“平水王岭”,岭上留“禹王龛”。全县现有薏米种植面积2.6万亩,年总产量5920吨,成农业一大支柱产业,远销海内外,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仙草灵芝,美誉“林中灵”。灵芝,赤褐色,外形呈伞状,如花似草,国之仙宝,与人神秘。唐太宗曾诗曰:“灵芝出见少人知,此是含玄故不疑”。浦城峻岭巍巍,终年云雾潮湿、光照气候,喜于野生灵芝生长。上世纪80年代末,福建省农科院在管厝乡建立原木灵芝仿野生栽培基地,2017年规模增至五千多亩,全年总产值约三亿元。县仙芝科技董事长李晔曾是兴浦灵芝试验场的老技工,说此处是华南地区灵芝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外省多县市曾派员来此参加培训。栽培灵芝,讲究灵气。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帮助下,择生态水源近,离村庄远之地,选菌种以天然椴木为培养基质,山泉水灌溉,不用化肥、农药及转基因技术,人工锄草除虫,实现仿野生培育。产出的灵芝及孢子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高出普通灵芝数倍,被中医药界视为标准药材,获得国家专利。2006年,仙芝科技企业先后通过全球GAP农业标准认证,品质提升,2018浦城举办国际灵芝文化节,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灵芝药用,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生活养生时代,灵芝从仙山洞府,走进普通百姓家。

丹桂飘香,花美南浦。浦城桂花,俗称木樨,常绿乔木,耐高温,较耐寒,按花色分金桂、银桂、丹桂,其中大叶朱砂桂开花色艳鲜红,香味浓远,命名“浦城丹桂”。境地何时植有桂花?汉史记载,武帝灭东越王馀善后,迁民江淮,移桂树植京城扶荔宫。桂花有多美?南朝江淹为浦城县令,与民广植桂,多首诗赞桂花:“金坚碧不灭,桂华兰有英”。桂花有多香?北宋邑人章衡夺魁时,赵祯皇帝《赐状元章衡诗二首》中:“灵鳌振处千山动,丹桂开时万里香”。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载:仙楼山“上有丹桂甚巨,数百年物也。遮天蔽日,中秋花开,满城香飘,邑人视之为桂神。”至今,临江镇水东村一棵“九头丹桂王”,列入《中国桂花集成》中的“唐桂”。丹桂香美,缘长浦城山水,情生千家万户。新春佳节,捧上一盅桂花茶,待客最美之敬;尝块桂花年糕,来春吉祥如意;饮杯桂花酒,祝壮志行远……桂花,是浦城人诗文曲画中不老之花!时下,作为“中国丹桂之乡”的浦城,每年仲秋“桂花节”时,山城月圆、花香、人美。

品茗山城,巅茶醉美。“仙鼠潭边兰草齐,露牙吸尽香龙脂”。北宋枢密直学士陈襄代浦城县令时作《试茶歌》,所颂“香龙脂”,即“高山茶”。浦城高山生态茶,清香甘美,足称上品。历来武夷山茶商不仅青睐浦城茶青,而且酷爱转卖浦城茶品,那是:茶古远,源远流长,茶叶栽培历史1700年,是最早记载武夷茶之地,汉代就开始茗饮之事。茶文化,晋代陆迈为县令时以茶飨客已蔚然成风。茶名扬,南朝江淹咏为“珍木灵芽”,宋代宰相荣叟赞称“间草岩花”,北上中原贡茶古马道边的石陂镇,现存一棵7米高11米宽的千年老枞茶王,至今年年花开,风韵流长。茶质佳,大清梁章钜说“浦城本与武夷接壤,即浦产茶亦未不佳”。茶芳香,是高山气候,日照适宜,雨水充沛,孕育出百草神芽。茶清韵,是碧水丹山,浩妙仙境,钟秀了万木之花。茶甘醇,是春阳秋凉,夏荫冬寒,冬扬飞雪,茶树生长周期较长,茶树涵珍贞。茶水活,是三江源头活水,生态源清流洁,茶好如玉膏,茗佳似乳汁,见活色生香。时下,浦城茶叶协会注册“闽之巅”商标,茶农以“高山生态茶”为公共品牌,一款款“闽驿红”、“桂花红”、“梦棠红”,“马迹兰香”,“涧草岩花”、“龙根水仙”、“百丈余香等,早已香飘京城,畅销海外,醉美人家了。

绿色浦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盛开的“五朵金花”,朵朵美!闽山苍苍,闽水泱泱。客乡游子,谁不说老家山川美;叩问乡关,谁不道故园人文伟。生于斯长于斯的浦城,自古至今,为什么盛出的才子满腹诗华?为什么生养的女子俊俏嫚丽?那是一方山水一方人,那是一方大地一方花。

 悠悠南浦,位近北纬30度的中国最神奇地带,赏有丹山碧水,灿烂繁花;食有富饶物产,山珍美味。万紫千红,众多名花,最美是绿色宝库中生长的“五朵金花”。

稻花香美——乡村主题画。稻花香里说丰年,当你夏收季节来到浦城乡村,看见稻花之美,心里就会充满丰收之年的喜悦,深感希望田野的热爱。江南皆有水田,为何浦城大米独有韵味?境地处武夷和仙霞两山脉交汇处,既属江南季节,又有闽北高原气候,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得天独厚的农田,种出色泽晶莹,粒粒熔香,口感香甜和营养丰富的浦城米,让人无菜也吃饭三大碗。农家言“谷满仓,和天下”。一个“和”字,“禾”是禾谷,“口”是口粮,一日三餐,以食为天。浦米美传,好山好水,须辛勤耕耘,方春华秋实。为传承浦稻的特有品质,农家选好种、种好地,加强田间管护,清洁收割,精制加工,科学入仓。浦城2011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2018年浦城大米被授权使用“武夷山水”品牌。忠信传承特色贡米,枫溪等乡高山垅田实行稻田养鱼双丰收,莲塘镇开展打造“谷满山桥,十里荷花”风景……旭禾、浦之玉、晓禾,一个个龙头粮业胜出;浦米如玉,花壳尖、珠砂糯、美人红、九里香,一个个新老品牌畅销市场。作为全国产稂大县与商品粮基地,最近中央电视台推介浦城大米,人赞:过去“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而今“浦城收一收,好米香九州”。

薏苡明珠,美似“山珍珠”。薏苡也叫薏米,是浦城的特色经济作物,福建省名特优农产品,以其粒大、珠洁、品味佳而享誉全国。其中以官路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的山薏米为最佳,色白、饱满、圆润,腹沟深宽,含粉性,煮后呈现特有的“糯软、粘香、细腻、软滑、气馨甘爽”等风味。浦城薏苡种植有四千多年,官路乡独特的生态地理,农家代代都种旱田薏苡。七月薏米花开,看一株株的薏禾绿叶上吐放朵朵红白小花,多美!因薏苡喜温暖湿润气候,忌高温闷热,不耐寒,忌干旱的习性,长出的薏苡仁,含淀粉、蛋白质丰富,可食用、入药、制成薏米糕、薏米果、薏米酒等。传说大禹巡察浦城三江源头,带回薏苡治好母亲的风湿病,后此地称花园村,山叫“平水王岭”,岭上留“禹王龛”。全县现有薏米种植面积2.6万亩,年总产量5920吨,成农业一大支柱产业,远销海内外,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仙草灵芝,美誉“林中灵”。灵芝,赤褐色,外形呈伞状,如花似草,国之仙宝,与人神秘。唐太宗曾诗曰:“灵芝出见少人知,此是含玄故不疑”。浦城峻岭巍巍,终年云雾潮湿、光照气候,喜于野生灵芝生长。上世纪80年代末,福建省农科院在管厝乡建立原木灵芝仿野生栽培基地,2017年规模增至五千多亩,全年总产值约三亿元。县仙芝科技董事长李晔曾是兴浦灵芝试验场的老技工,说此处是华南地区灵芝人工栽培的发源地,外省多县市曾派员来此参加培训。栽培灵芝,讲究灵气。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帮助下,择生态水源近,离村庄远之地,选菌种以天然椴木为培养基质,山泉水灌溉,不用化肥、农药及转基因技术,人工锄草除虫,实现仿野生培育。产出的灵芝及孢子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高出普通灵芝数倍,被中医药界视为标准药材,获得国家专利。2006年,仙芝科技企业先后通过全球GAP农业标准认证,品质提升,2018浦城举办国际灵芝文化节,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灵芝药用,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生活养生时代,灵芝从仙山洞府,走进普通百姓家。

丹桂飘香,花美南浦。浦城桂花,俗称木樨,常绿乔木,耐高温,较耐寒,按花色分金桂、银桂、丹桂,其中大叶朱砂桂开花色艳鲜红,香味浓远,命名“浦城丹桂”。境地何时植有桂花?汉史记载,武帝灭东越王馀善后,迁民江淮,移桂树植京城扶荔宫。桂花有多美?南朝江淹为浦城县令,与民广植桂,多首诗赞桂花:“金坚碧不灭,桂华兰有英”。桂花有多香?北宋邑人章衡夺魁时,赵祯皇帝《赐状元章衡诗二首》中:“灵鳌振处千山动,丹桂开时万里香”。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载:仙楼山“上有丹桂甚巨,数百年物也。遮天蔽日,中秋花开,满城香飘,邑人视之为桂神。”至今,临江镇水东村一棵“九头丹桂王”,列入《中国桂花集成》中的“唐桂”。丹桂香美,缘长浦城山水,情生千家万户。新春佳节,捧上一盅桂花茶,待客最美之敬;尝块桂花年糕,来春吉祥如意;饮杯桂花酒,祝壮志行远……桂花,是浦城人诗文曲画中不老之花!时下,作为“中国丹桂之乡”的浦城,每年仲秋“桂花节”时,山城月圆、花香、人美。

品茗山城,巅茶醉美。“仙鼠潭边兰草齐,露牙吸尽香龙脂”。北宋枢密直学士陈襄代浦城县令时作《试茶歌》,所颂“香龙脂”,即“高山茶”。浦城高山生态茶,清香甘美,足称上品。历来武夷山茶商不仅青睐浦城茶青,而且酷爱转卖浦城茶品,那是:茶古远,源远流长,茶叶栽培历史1700年,是最早记载武夷茶之地,汉代就开始茗饮之事。茶文化,晋代陆迈为县令时以茶飨客已蔚然成风。茶名扬,南朝江淹咏为“珍木灵芽”,宋代宰相荣叟赞称“间草岩花”,北上中原贡茶古马道边的石陂镇,现存一棵7米高11米宽的千年老枞茶王,至今年年花开,风韵流长。茶质佳,大清梁章钜说“浦城本与武夷接壤,即浦产茶亦未不佳”。茶芳香,是高山气候,日照适宜,雨水充沛,孕育出百草神芽。茶清韵,是碧水丹山,浩妙仙境,钟秀了万木之花。茶甘醇,是春阳秋凉,夏荫冬寒,冬扬飞雪,茶树生长周期较长,茶树涵珍贞。茶水活,是三江源头活水,生态源清流洁,茶好如玉膏,茗佳似乳汁,见活色生香。时下,浦城茶叶协会注册“闽之巅”商标,茶农以“高山生态茶”为公共品牌,一款款“闽驿红”、“桂花红”、“梦棠红”,“马迹兰香”,“涧草岩花”、“龙根水仙”、“百丈余香等,早已香飘京城,畅销海外,醉美人家了。

绿色浦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盛开的“五朵金花”,朵朵美!

(王德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