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浦城故事会 > 正文

福建理学先驱章望之(上)

2018-12-17 16:50:57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章望之,宋仁宗时人。字表民,福建浦城人。是章仔钧六世孙,章仔钧第四子章仁嵩支派章得贤第二子。少时丧父。章望之潜心读书,钻研学问,志气宏远。博学多才,为文锋发韵流。风骨峭峻,倜傥不羁。长于议论,鞭辟入里,有卓异的思想和不平凡的举动。制科第一。初由伯父得象荫为秘书省校书郎,监杭茶库。逾年,即辞疾去。贤良方正科,是选取德才兼备的好人品的科目。章望之投状应试,但因伯父在相位,以避嫌而被制止。又上书论时政万余言,而没得到答复。

母去世,章望之痛心疾首,居丧时,超过丧制,因过度悲哀而损害健康,使之消瘦骨立。服除,游学于江、淮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裘弊金尽,常常要为衣食而操劳。他没有后悔,友人劝他出仕,但他没有答应。

望之兄拱之,字君肃,悉心研究儒家经典,著有《春秋统论》二十五卷。皇祐三年(1051)任晋江令,以事忤逆泉州知府蔡襄,蔡襄很是愤怒,罗织罪状,陷入于罪,诬拱之贪污受贿,拱之被贬,实在大谬不然。望之手足情深,奋袂而起多次号泣,赴朝廷为其兄辩诬。蔡襄正是显贵之时,很久冤屈都不能申,真是覆盆之冤。但望之上诉不已,上十余章。起狱数年,朝廷进行复查,拱之冤情终于得到辨明,官复原职。蔡襄历官皆号精明,唯有加罪于拱之这事为士论所议。宋《名臣言行录》有蔡襄“朝端风采施之外服或过之论”。当然,这是蔡襄生涯中一个谬误,但瑕不掩瑜蔡襄不失为名臣。拱之后升为驾部员外郎通判袁州府。

拱之不白之冤得到伸雪后,望之又开始游历,过夙兴夜宿、忱石潄流的生活。北至河北、山东,南至湖北、湖南,西至陕西、甘肃,东至江苏、浙江。山水胜处,无所不历。

宋仁宗恩赏望之,迁太常寺太祝、大理评事。嘉祐五年(1060),翰林学士欧阳修、韩绛,知制诰吴奎、刘敞、范镇等大臣共同荐举望之。欧阳修在《举章望之、曾巩、王回等充馆职状》中认为“高材实行,亦莫多得”。而“秘书省校书郎章望之,学间通博,文辞敏丽,不急仕进,行义自修,东南士子,以为师范。臣今保举,堪充馆阁职位。……如后不如举状,臣甘当同罪。”宰相也想稍微使用望之,担任建康军节度判官,章望之不慕宝马香车,不追求锦衣玉食,不去就任。又任命他知乌程县,并催促他,但他还是不同流俗坚决不受命,于是以光禄寺丞致仕。

章望之著作有《救性》、《明统》、《礼论》、《四贤传》、《表民文集》三十卷。《宋史章望之》称他:“其议论多有过人者”。

福建理学先驱者中,倡道最力、影响最力者,首推陈襄,他是闽中提力倡理学第一人。陈襄(10171080),字述古,宋侯官(今属福州闽侯)古灵村人。学者称古灵先生。他在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时年25岁,即任浦城主薄,权知县事。任期三年,在任内,他选城东龙头山右创建学宫,招收当地弟子,亲自授课。学校颇获盛名,吸引远方几百人来浦城求学。他要求学子通经术,明义理,辟异端,尊儒学。是他在福建最早进行理学实践之地。章望之与陈襄有较多的交往,在外还互通书信。在一封陈襄《与章表民书》中,对章望之不求仕进,遨游山水,说:“隐居求志,古人尚之,某持是心佩是言久矣。贪贱不能自计,因循于今未之能行,今表民率先能行之,介如石然无所疑,顾非夫信道勇果不能如是,某心悦而诚服也。……表忆因贤者隐也。”(陈襄《古灵集》卷十四)

孟子(约前372-前288),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字之與。以孔子继承者自居,以称为亚圣。“性善说”是他的主要学术观点。章望之推崇孟子的性善之说,他是纯儒,抱诚守真,对违反孟子学术的异端不相与谋,不遗余力进行辩驳,不同凡响。荀子(约前313-前238),战国末赵国人,名况,字卿。出身儒家,尊崇孔子,又广泛吸取各家精华,著有《荀子》传世,他反对孟子“性善说”,主张“性恶说”,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杨雄(前53-后18),一作杨雄,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身兼文学家、思想家两种身份。他主张性善恶混说。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提出自尧至孟轲一脉相承的“道统”说,以道统继承者自任。又是文学家,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性三品说,即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他认为上品之人,生而知善;中品之人,可以通过学习使之为善;而下品认之为恶不悛。章望之定孟学为一尊,慎终如始,对这些衮衮诸公进行踔厉风发的批驳。章望之指出这些都是与孟子性善说背道而驰的,认为他们的性论 “违背先王之道,万人唾弃之”。在理论上是错误的,道德教育上是有害的。他肯定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人人都有天赋道德意识,人人都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

李觏(10091059),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字泰伯,世称旴江先生。开启后世功利学派之先河。他博学通识,尤长于礼,重实用,反对孟子,著有《常说》以驳孟子思想。他认为“礼”,应包括衣、食、住等内容,提出仁、义、智、信都出于礼之说。望之不同意李觏有关“礼”的观点,专门著《礼说》进行驳斥,认为仁义礼智信皆出于性,不出于礼。他说:“人性莫非善也。有恻稳之心,仁也;有羞恶之心,义也;有恭敬之心,礼也;有是非之心,智也。有不欺之心,信也。”他认为有志于学的君子所要做的就在于“养心治性”。

福建理学先驱者都尊儒家之学,好古志道。反对佛道。海滨四先生之一的周希孟(10091083,字公辟)竭力反对异端邪说,辟佛尤力。章望之也同样反对佛教、道教,说:“释、老二氏之法蠹惑天下。”

章望之为了捍卫孟子学术,连与他关系甚密,并且向朝廷极力推荐过他的欧阳修的学术观点也进行批驳。欧阳修提出,梁为正统,章望之也不顾情面站出来反对,著《明统》三篇阐述自己的看法。

在欧阳修编写《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时,发生了梁宜不宜的帝记之争。梁太祖(852912),姓朱,名温。宋州砀山(今属安徽)人。唐末参加黄巢起义,后降唐。唐僖宗赐名全忠。击败秦宗权、朱瑄、李茂员、朱瑾等藩镇,挟制唐昭宗,进爵梁王。天祐四年(907)弑唐昭宗及哀帝自立,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薛居正撰梁、唐、晋、汉、周事为《五代史》,朝廷又命平章事、监修国史李昉(925996)等编次前世年号为一篇,藏之秘府,昉等以为梁为伪,史不宜为帝纪。欧阳修纂《五代史记》时,司天使所用崇文,承后唐,将唐哀帝的帝年天祐一直延至十九年后唐建立止,将后梁所建开平、乾化、凤厉、贞明、龙德的帝号尽黜。欧阳修认为“五代之得国者,皆贼乱之君也,而独伪梁而黜之者,因恶梁者私论也。”又说“彼有梁之土地,臣梁之吏民,立梁之宗庙社稷,而能杀生赏罚以制命于众人,则是梁之君矣,安得曰伪哉?”(《欧阳修全集》卷十六《正统论》下)(未完待续)

(余奎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闽ICP备15018385号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