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纪事(上)
2018-04-25 15:54:58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大年初一。山城在噼噼啪啪、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焰火声中渐渐褪去晨雾,天边渐渐地亮起来,紧接着,一轮朱红色的太阳从天际慢慢升起,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原野山川,洒向楼宇田园,洒向喜气洋洋登高迎春的人们身上。 去往仙楼山路上,穿着入时的游人络绎不绝,晚辈搀着老人,父母牵着小孩,小伙子姑娘家嬉笑追逐、活力迸射。走在路上,耳畔不时传来指指点点的赞叹:仙楼山也像城区乡村面貌一样,变得更美了!脚下步道,石板铺陈,数条交叉小径纵横缀连。半山腰那条旧步道改建成红色塑胶路面,它和在建的环山栈道真像两条飘逸的缎带。丛林音响轻奏清曲名歌,是那么令人陶醉。更值一提的是山上新建了两座A级公厕,老百姓多年几作呼吁的这项民生“小事”,终得政府回应。 盘恒登上越王台。伫立俯瞰,南浦溪两岸景观带滨水绕城,游人如织。城区新楼林立,宽广的丹桂广场宛如镶在城中央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五一三路、兴浦路、四贤大道、梦笔大道这四条主干道,都“白改黑”了,道路两旁摆上组合花箱,种上丹桂、樱花,原先蜘蛛网似的电线全部改置地下。随着“正大生化”企业的搬迁,污水瘴臭的“丹桂河”而今清水畅流。再远眺,高速浦城南站从猪头岩直驱入城“快速通道”,也已拉开了建设序幕…… 仙楼山仅能一瞥。翻阅资料,这两年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持续开展“百日攻坚战”、“四比六促”活动,带领全县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仅城建项目就上了100多个,完成投资60多亿元。丹桂城市广场、“水美城市”南浦溪示范段等建成使用,梦笔文化中心档案馆、博物馆主体工程封顶。公共绿化、美化全面升级:城区违法建筑和背街小巷整治等多年老大难问题全面攻克。新建绿道20多公里。摘取了省级园林城市桂冠。尤其可喜百年老校浦一中已择地建设新校园,著名美术家、乡贤范迪安先生艺术馆将被请回故乡落地……产业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都以空前力度推进,各类项目上了270多个,总投资近700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省“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都超过百分之百! 真是没想到。这两年我如候鸟迁泊,殊不知家乡已是如此日新月异阔步新时代。两年时间,县委、县政府就“交”出如此出色的“成绩单”。 我等浦城侬,怎能不发自内心点个赞! 二 正月初六。老师兼好友梁卫中先生远道来访,不胜欢喜。与君结识近廿年,始终情趣相投,虽然身各南北,友谊犹如山泉水般,汩汩之流不断。 在城南郊寻一“农家乐”,欲与好友把盏小叙。几样乡间土菜上桌,一壶水酒端来,忽听“滴滴!”,喇叭声响。 “梁老师!”随声进来两位男女青年,笑容满面地跟梁先生打招呼握手。男青年身材适中,西装革履,走步带劲敏捷,一看便知结实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紧随其后、落落大方的是他的妻子。 原来,夫妻俩是在鹭岛创业期间与梁先生结识的朋友。得知梁先生来到浦城,夫妻俩特地从山下乡源头村家中赶来见面。 听闻是山下乡人,心生几分亲切。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在那里工作了几年。 梁先生笑指我问男青年是否认识?男青年一迭连声,“认识,认识,早在二十几年前就认识了!” “是吗?”我不由疑惑:也许年纪大记性差了,一时还真记不起来呢。 “不,不,这不怪你,因为那时我还年少。”男青年一脸认真,讲述了他与我认识的“第一次”——那年他参军入伍,临离家时乡党委书记(即我)赶到他家送行,“在部队好好学,好好炼,将来退伍回乡挑担子……”,原来男青年叫冯文新,现任源头村党支部书记,他动情地对我说:“老书记,你当年嘱咐的话,至今我还记住呢!” 真是一个有心有志气的年轻人。冯文新告诉我,在部队当兵四年,学习、训练年年评优,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退伍以后选择回乡,从村支委到当支书,领着乡亲们治山养竹,扩种丹桂,发展食用菌,开发矿泉水……一步一步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老书记,这几年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村民日子越过越甜,家家户户都建了新房,村容村貌整治一新。幸福院、农民广场都建起了……”冯支书如数家珍。他还说自己的新宅取名“临水居”,邀请我去瞅瞅乡亲们今天的生活。“好啊!”我笑着打量着眼前这位村官,油然浮想:倘若一位乡干部的当年几句掏心话,果真激励了一位后生成长成才,那么今天,为乡村振兴为脱贫攻坚用心践行着的“公仆”们,又是何等功德啊! (张先强)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