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浦城新闻网 > 文艺文化 > 正文

杨庆甫的“破笔”人生

2018-04-17 17:03:35  来源:  责任编辑:浦城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张依婷   /

75年了,我终于又来到了浦城,这里是我的根,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47日,在我县举办的首届浦商大会上,笔者见到了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名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文化学会艺委会主席杨庆甫,这位出生在浦城的画家,在时隔75年之后,又回到了家乡。

 

 

“出生在哪,哪就是家乡”

抗日战争期间,杨庆甫的父母在闽北一代参加抗日战争,1943年,杨庆甫出生在浦城。“母亲生我的时候,父亲当时刚好打了胜仗,所以给我取名庆浦,后来因为我写名字时偷懒,把三点水省略了,所以浦就变成了甫。”杨庆甫说。

在杨庆甫很小的时候,便随着父亲离开了浦城,所以他对浦城几乎没有记忆,但他一直没有忘记浦城。“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浦城籍的杨氏宗亲,通过他,让我和家乡又重新建立起了联系。”杨庆甫告诉笔者,听闻家乡邀请他来参加浦商大会,他二话不说,推掉了计划前往新加坡办画展的行程,奔赴浦城。

 

 

“来之前,我一直想象着浦城的样子,我以为一个山区的小县城应该是比较破旧落后的,但我没想到浦城现在发展的这么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品位也很高,我为我出生在这样的城市感到自豪,我今后要常来浦城写生,把家乡的美景,用我的画表现出来。”谈及对浦城的印象杨庆甫夸赞不停。

 

 

“破笔”如有神

杨庆甫早年师从我国南派大师黎雄才,北派大师梁树年,擅用破笔散锋,因而有“杨破笔”之称。国画大家中,傅抱石先生是有名的“破笔”,擅用破笔散锋作山水画。“ 我这个破笔散峰就是受傅抱石先生影响,傅抱石是‘半破’,我想破一半为什么不能‘全破’。”杨庆甫告诉笔者,有一次,他看到环卫工人因为嫌竹扫把太大太重,就把扫把周围的竹梢拔掉,这样扫把就变得轻便,他就联想到画笔也可以这样处理。“我花了十多年功夫,把画笔全部散开,毛渣渣的,像扫把一样的,反而用得愈发得心应手。”

 

笔杆陈旧,上面用胶布缠绕,笔锋全散,画完之后,从来不洗,下次接着用。就是这样的“破笔”,杨庆甫却把它当成最珍贵的宝贝。“我的钱包可以丢,画笔不能丢。”

 

 

“东一笔,西一笔,看似无意却有意。”业界的朋友这样评价他。无论再破的笔,到了杨庆甫手中,顿时有了神采,收放自如,在他的挥舞下,笔下的崇山峻岭,花鸟林泉栩栩如生。

“他这一生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画画,三天不画画,浑身不自在。”杨庆甫的妻子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南浦时政
更多>>新福建
更多>>文化文明
更多>>理论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14 FJN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浦城县五一三路132号
办公电话:0599-2822949   E-mail:408759325@qq.com
浦城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2871397   举报邮箱:pcsx888@163.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主办:浦城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码35072202010026   闽ICP备15018385号